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生物医药投资新思考:时局艰难,也许会变得更好

2023-12-18 18:54:50   来源:财讯网

(文/吴晶)“医药行业的常态是创业的成功率极低,因此存在融资难、估值低等诸多挑战。”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执行理事李翔(LI XIAN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投资亦是如此。投资人需要与企业共同承担巨大的风险,包括科学发现成功率低、资本市场变化的风险等多种因素。”

尽管资本市场波动频繁,但其背后的逻辑和价值判断依然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需要接受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状况,是在特定时期内的常态。企业家应做好预期管理和规划,创新药团队则应回归研发本质,认真评估自身产品管线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从事医疗健康行业拥有近7年丰富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功投资了国内外十几家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在香港和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已经成功上市。李翔(LI XIANG)的投资眼光独到,善于发掘具有潜力的企业并助其成长壮大,展现了他卓越的投资能力和深刻的行业洞察力。他的成功投资案例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行业从业者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李翔(LI XIANG)深有体会,并深刻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变化。他指出,2018年至2021年的投融资高峰期更像是泡沫期,而非医药行业的常态。这一时期,大量资本涌入医药行业,推高了企业估值,许多项目在没有充分验证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巨额投资。然而,这种过度乐观的投资环境并没有持续下去。

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和泡沫的破裂,投资人开始变得更加谨慎,融资环境也随之趋紧。许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估值回调,融资难度增加。李翔(LI XIANG)强调,医药行业的产业基本面变化是循序渐进的,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和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市场验证。泡沫期的快速扩张并不能代表行业的真实发展水平,也不能持久地推动行业进步。同时,新药的研发和创新需要一定的试错空间,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和调整,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案。面对这种情况,他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融资环境的变化。投资人也应保持理性和耐心,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真正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不是短期的市场热点。只有通过扎实的研发和稳健的市场策略,医药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的起伏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和投资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在医药行业中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医药投资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由于医药行业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投资人选择项目时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需具备耐心和毅力,与企业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2023年医疗健康市场出现投资低谷,投资进度依然艰难。然而,从生物医药企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管线建设、商业化进程还是对外合作,仍有不错的表现。受宏观环境影响,港股流动性下降、IPO推迟,再加上一级市场资金紧缩,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融资受阻。相对而言,早期和后期阶段的企业融资较为顺利。早期企业估值合理,去年仍有许多早期投资,C轮至IPO的后期企业则多受政府资金支持。中间阶段的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困境,特别是B轮及以后、临床达到一期及以后的企业,这些企业很多诞生于生物医药融资环境最热的2019年前后,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此外,一些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触发了回购机制或对赌条款等。总的来说,行业在进步,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都在前进。账上有资金的企业,并未因融资环境冷却而减少研发投入,去年大量的出海授权也显示出积极信号。

李翔(LI XIANG)长期观察了许多成功的美国生物医药企业,并与美国投资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源利用和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企业通常集中资源于1—2个研发管线,在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获得良好发展。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往往将资源分散在多个研发管线,并在生产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在整体环境不佳时,这种资源分散使得企业难以取得突破性数据。管理者和创业者需要具备战略性思考能力,思考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公司价值。

对外合作方面,李翔(LI XIANG)提到,海外全球药企对具有临床数据的研发管线仍保持高度兴趣。但中国企业有时缺乏产业化经验,一方面临床数据可能不够规范,另一方面与海外药企的联系和沟通也可能存在障碍。专业的投资人可以协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确保数据质量,并帮助企业建立与海外药企的有效沟通渠道,从而促进合作的达成。

尽管医药行业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存在许多机会。随着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合作与并购等方式,快速提升国际化水平。科技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将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投资人应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并积极寻找具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对于当前的融资困境,企业应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提升自身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此外,企业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战略合作等。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前的融资环境对早期和后期企业相对友好,但对中期企业而言却更加艰难。尤其是那些在B轮及以后、临床达到一期及以后的企业,这些企业在融资时面临更大的挑战。他建议,这些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李翔(LI XIANG)对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投资人和企业应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只要企业和投资人共同努力,未来的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