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新闻 >

小微企业融资困局,民营银行这剂“良药”用对了吗?

2021-12-24 14:39:22   来源:搜狐

疫情已持续近两年的时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更是面临着生存考验。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的问题,利润下滑严重。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比率同比超过30%。

利润大幅下滑直接导致的是现金流短缺。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曾提出一个“麦克米伦缺陷”的概念,是指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即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

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国际公认的难题。本身就融资难,再遇上疫情困境,中小微企业的倒闭潮随之而来。

近年来,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并持续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扶持计划。其中,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决策就是设立民营银行。

自2014年首家民营银行获批以来,已有7年多时间,目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总体平稳,在丰富金融体系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服务小微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聚 焦

国家设立民营银行的初衷,是基于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民营银行与现有商业银行的互补发展、错位竞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然而,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使得部分民营银行在选择客户时,通过提高门槛,以降低自身风险。

企业规模越小、年营收越少,就意味着银行为其贷款的风险和成本越高,对银行自身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也越高。因此,即使是民营银行,也大多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中规模处于中等偏上的企业,真正能实现渗透到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的民营银行更是凤毛麟角。

深圳的罗超(化名)是智能行车记录仪领域的一位创业者。公司经营期间,他将大部分的注册资金都投入到了研发创新上,随着资金的不停消耗,公司和他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因为公司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受限,他曾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

后来,他从朋友那了解到微业贷,得知微业贷可以为像他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借贷服务,便从微业贷上申请了贷款。

“从申请到放款,整个流程速度很快,而且线上就能操作,解决了我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微业贷能够在实处上帮到企业,尤其是像我公司这样小规模的企业,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罗超感叹道。

罗超口中所提到的微业贷,是微众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所打造的金融服务产品。微业贷提供的是真正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传统小微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长尾客群。这是一条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信贷工厂”与“IPC小贷”模式的全新道路。

微众银行借鉴其打造针对个人客户的爆款产品“微粒贷”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依托大数据来做风控,做互联网化的产品设计,利用数字化精准营销,通过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微业贷在既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又尽可能地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主。

从微业贷的特点来看,可以用“三无、三全、三快”来概括,“三无”是指“无须抵押担保、无须线下开户、无须提供纸质资料”,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化流程处理,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基于此,就可以做到 “全自动、线上化、全天候”,申请并获得贷款;而“三快”则是指,带给用户“审批快、借款快、周转快”的极致体验。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微业贷已辐射29个省和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4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1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8700亿元。

深 耕

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自身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非常考验银行的风险和成本管理能力。

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和科技发展起来的民营银行,其“轻资产”模式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然而,民营银行在降低成本、增强风险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一步,还是在于科技的全方位应用。

作为国内设立的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将科技运用于金融领域的成功经验,非常具有代表性。

微众银行行长助理、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王立鹏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数字化小微业务要想做好,关键是要商业可行,即收入能覆盖成本,而在把成本压到最低的过程中,微众银行主要的经验就是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彻底的应用。”

微众银行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贷前准入、贷中审核到贷后监测,各类算法、策略、模型及量化工具实现了全方位覆盖。

以微业贷产品为例,一方面,响应政府的“银税互动”政策,通过企业纳税状况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另一方面,打通税务、工商、司法、海关、电力等方面的数据,同时结合企业主个人的信用状况来建立违约模型。对风险进行重重把关,也使得微业贷的经营模式实现良性循环。

在最后的贷款清收环节,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语音和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了90%以上的贷款没有人工干预,所有的审批都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效率一提再提,成本却实现了一降再降。

数据显示,在两年多的风险暴露期内,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约1%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去年末,微众银行的贷款拨备率为5.17%,流动性覆盖率为431.26%,主要风险指标均符合并优于监管要求。

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微业贷能在众多小微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实现服务小微企业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双赢。

正如经济学者秦朔在对微众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后所表示的:“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微众银行正是通过这种无形的技术,以ABCD这样的高科技技术为载体,把技术的力量赋能于金融,进而赋能于数以亿计的用户和几百万的企业,它才能实现让金融普惠大众的目标。”

探 索

目前,大多数民营银行已建立起自身的科技壁垒,并基于此打造出了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后疫情时代,银行业经营环境重塑,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进入下半场,谁在更细分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与一般小微企业不同,科技型小微企业涉及的大多是高科技领域,其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并且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投入更大量的资金。

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融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轻资产、无抵押一直是困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顽疾”,使其难以获得商业信贷支持。

近年来,为了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推进信贷资金投向科创企业,国家层面逐步给予一些政策倾斜。在此背景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摆在民营银行面前:如何快速打破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僵局?

以微众银行为例,其并没有选择传统银行服务大型科创企业的思路,而是坚持了小微企业贷的基本理念。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发明专利企业的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出科创企业。

针对科创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对比较大,而申请时间过长又导致服务体验不佳的痛点,微众银行设计了线上授信、线下扩额的产品。用款方式也沿用了小微企业贷随借随还的模式,支持非常灵活的用款需求。

同时,微众银行跟政府的贴息政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衔接,用户无需线下奔波申请,直接在产品里页面操作下就能拿到政府补贴的利息,经过贴息之后,利率最低能达1.7%,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目前,微业贷科创贷款已经在全国19个省、1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10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截至2021年二季度,微众银行科创金融已经为超过5万户客户授信710亿元,其中深圳地区授信124亿元。微众银行科创贷款在深圳1.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超过35%。

微众银行在微业贷的成功模式和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不仅是科创贷。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微众银行沿袭微业贷模式的成功路径,依托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与供应链主体小微企业的直接对接。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但这一年也是微众银行产品最丰富、扩展最多的一年,微众把分销链的尝试扩展到了供应链上游,由此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写在结尾

作为民营银行的先行者,微众银行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当今形势剧变,国内小微金融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缺口,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以经济贡献测算,小微企业的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1.5-2.3倍;以单户融资需求测算,贷款空间预计为当前规模的2.7倍。

此外,国家发展战略在绿色金融、碳中和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银行如何调整方向、适应变化、答出更亮眼的成绩,还任重而道远。

业内人士指出,民营银行应找准战略定位并保持定力,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提升持续创新、错位竞争的能力。在实现“特色”突围的同时,继续为普惠金融的落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时代在变,“考卷”在变,但民营银行所肩负的“服务小微”的使命不会变,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应始终秉持着“万变守其本,吾心持长青”的决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