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谢坤,与陕西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老先生的相识,源于渭南市陕南商会2014年举办的一场满溢温情与正能量的活动。自那次活动后,徐老便成了我心中最敬佩的人,他的形象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渭南市政协委员会工委市直政协委员工作室,我发现了《阅读徐山林》这本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负责人王元宏借阅,忙不迭地说了好几个“谢谢”,满心期待能深入了解这位老领导。下班后,我小心翼翼地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回到家中,将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只要有空闲,就会忍不住翻开阅读。
一个周末的早饭后,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没想到一读便沉浸其中,几乎一口气读完。作家和谷的写作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他以简练质朴的文笔、极强的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用第三人称视角将徐山林的一生娓娓道来。读这本书,就像在享受一场愉悦的精神盛宴,毫无负担,真正体验到了“悦读”的乐趣。

这本书回溯徐山林80年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国社会世纪风云变幻的个性缩影,也是数十年陕西政坛台前幕后往事的精彩补充。徐老自小丧父,历经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从一名小小学徒工起步,先后担任过团区委书记、记者,参与过社教等基层工作。他经受过饿其肌肤、劳其筋骨、触其灵魂的艰辛磨练,在多个岗位上历练成长,亲自参与处置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凭借自身的才能与高尚的德行,他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官至常务副省长。
徐老造福一方百姓,他为人、为官、为文、为善的事迹,赢得了政界、文坛和民间的广泛赞誉。作为参与主政一方的省部级官员,在多年的政务生涯中,他善于把握省情民意。思维敏捷缜密的他,每一个决策,都会把深入调查研究放在首位。他处事沉稳果断,敢于拍板,勇于担当,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赢得了政界和民众的赞誉。我深刻感悟到,徐老的执政理念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革命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非常值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徐老说:"思则悟,悟则明,明则通”。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故事。人生就是一本书,一本书是人生故事的某一章某一回。
徐老退居二线后,并未选择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而是转身成为默默奉献的高参,领衔智库,为陕西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真正做到了老骥伏枥,不遗余力。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贤达,开启了陕西慈善事业的先河。读到他的退休生活,我感慨万千,他无疑是我们退休人员学习的楷模。退休后,他做出了三条令人敬佩的决定:“第一,不干挣钱的忙事;第二,不干享福的闲事;第三,要干一点扶贫济困的善事。”在他的倡导下,与其他老同志共同发起成立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凭借深孚众望的影响力和人脉资源,他多方筹集资金,为慈善事业“化缘”;为生活在底层的困难民众和弱势群体伸出援手,一干就是十五年。
在这15年间,他为14万名贫困儿童、15万名贫困老人和113万城乡困难群众送去了省慈善协会的爱心与帮助。他们的善举不仅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赞许,还赢得了国际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徐老在《退休之歌》中写道:“慈善献爱心,绵薄解人愁。一人力量小,联众汇大流。解我同胞难,为善不言休。”这短短几句诗,饱含着他对慈善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
读完这部37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我仿佛全面走进了徐山林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他集慈善家、参谋者、诗人、书法家和收藏家于一身,拥有多面人生。他整个官场生涯都充满了忧民、为民的爱民情怀,他在诗歌中写道:“诗,来自生活实践、反映生活实践,不能主观臆断,不能脱离实际。”这短短几句话,正是他对国计民生浓浓关怀之情的真实写照。他继承和发扬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徐山林老先生,是我永远学习和敬仰的偶像,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者简介:
谢坤,男,汉族,1980年3月生,陕西安康人,大学学历,1998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12月退出现役。曾任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第23期)学员,华商报《今日陕南》运营总监;现任中国网文化艺术专栏轮值主编,人民传播平台运营总监、安康市老年科技大学宣传和教务中心主任,安康市老科协新闻中心主任,陕西封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