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元首在州皇宫将“拿督”勋衔(DPSM)授予唐琼雅女士时,这份崇高荣誉不仅镌刻着她在推动中马教育合作与文化互鉴领域的深厚足迹,更见证了一位小学教育实践者以初心与实干书写跨国友好篇章的坚守。作为长期致力于中马基础教育交流的先行者,唐琼雅以小学课堂为起点,凭借务实付出成为连接两国文化、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民心纽带”。
在中马小学跨文化教育的沃土上,唐琼雅的实践始终饱含温度与创新。她坚信“童年的文化相遇,是一生友谊的根基”,多年来始终聚焦小学生的文化启蒙与心灵沟通。为打破两国基础教育壁垒,她牵头发起“中马小学双向互鉴计划”: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的骨干教师赴马交流,将书法、国画、传统节庆等浸润式课程带入马来西亚华校课堂;同时将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文化融合教学法”引入中国,让国内小学生通过马来西亚民俗游戏、自然科学实践等特色课程拓宽国际视野。更值得称道的是,她联合中马教育专家共同研发的“童趣文化共育课程”,以剪纸与皮影戏对话、武术与马来西亚传统武术(Silat)展演、童谣双语传唱等形式,让两国孩童在欢声笑语中理解文化差异、建立情感联结。截至目前,经她促成的中马小学姐妹校已达19所,线上教研平台累计开展跨文化教学研讨40余场,惠及两国上万名小学生。
教育领域之外,唐琼雅的跨界实践进一步拓展了中马合作的维度。作为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EAMC)少年儿童教育委员会核心成员,她联动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CECCM),创新性搭建“教育+产业”融合平台:一方面推动23所中马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孵化17个跨境科技合作项目,为两国青年人才提供实践舞台;另一方面参与筹备并落地支持中马“两国双园”的“绿色经贸发展基金”,投入超2亿元人民币支持马来西亚新能源与农业科技产业升级,直接带动当地民众就业。在“东南亚非遗数字保护计划”中,她全程深度参与方案设计与资源整合,将两国传统技艺纳入国际数字化保护体系,打造适合小学生的双语数字资源库,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
“拿督头衔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中马友好的见证。”唐琼雅表示,小学教育是跨文化交流的“黄金起点”,未来她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扩大“中马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规模,推动更多师生跨境研学,让文化互信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旅游、文化与遗产委员会主席在致辞中评价:“唐琼雅女士的工作,让中马友好从政府间合作延伸至校园里的牵手、家庭间的相知,这份荣誉实至名归。”
从小学课堂的文化启蒙到跨国产业的协同发展,从非遗传承的数字创新到经贸合作的务实推进,唐琼雅的多元实践诠释了“民心相通”的深刻内涵。这份拿督荣光,不仅是对她个人付出的最高褒奖,更是中马两国世代友好的生动见证,而她以教育为桥、以文化为媒的初心,仍在继续书写中马友好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