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安门华表之巅,“望君归” 瑞兽矗立千载,凝望游子归途。2009 年,河南倾尽全力铸就 “神龙望君归” 文化礼器,跨海峡赠予台湾同胞 —— 这尊重器里,藏着对骨肉同胞的深切牵挂,更刻着两岸团圆的赤诚祈愿。

图示:天安门前华表瑞兽(神龙)—— 称为“望君归”
纪念台湾光复之际,“世界客家播迁路全球根亲文化交流活动” 组委会原秘书长司马众志,驻足天安门城楼凭栏远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与日月潭的波光,在他眼中交织成一脉相承的文明星河。回望民族统一征程,“神龙望君归” 恰似时空信使,载着中华儿女对宝岛归航的殷切期盼,昭示着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必然。
一、台北时刻:礼器交付的历史定格
2009 年岁末,台北圆山大饭店的 “中原文化宝岛行” 欢迎仪式,被永久写入两岸交流史册。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偕司马众志、林雪梅等两岸使者,共同托举 “神龙望君归”,郑重交付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全场目光汇聚,礼器在静谧中更显千钧之重。
当司马众志托起神龙玉玺,玺面 “回归” 二字恰似破晓之光,穿透肃穆氛围,照亮同胞的心灵归程。这尊跨越海峡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两岸和平使者的心血,成为定格历史的重要见证。

图示:2009 年 12 月 15 日,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的国民党
中央欢迎仪式上,徐光春书记代表河南人民向台湾同胞赠送
“神龙望君归”。图为司马众志向两岸政要展示“回归”玉玺。
二、礼器诞生:从灵感迸发至匠心雕琢
2009 年 10 月,河南省委推动 “全球客家播迁路根亲文化交流活动” 与 “中原文化台湾行”。赴台前夕,组委会迎来一道特殊命题:需打造一件既承载中原千年文脉,又传递同胞至深祝福的专属信物,它既要成为文化符号,更要化作血脉纽带。
司马众志反复斟酌间,天安门华表 “望君归” 祥龙意象骤然入眼。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承载着海内外儿女的文化认同;“望君归” 的寓意,恰是大陆对台湾同胞团聚的殷切期许,既贴合根亲主题,又藏着深沉情谊。
灵感既定,司马众志即刻邀约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肖红、高俊岭携手创作。两位大师深耕工艺美术领域多年,携深厚文化积淀与精湛技艺,以 “望君归” 为原型,融入中原文化特有图案与青铜工艺精髓,潜心打磨、精雕细琢,终成 “神龙望君归” 这件传世之作。它是中原文化的缩影,更是两岸血浓于水的生动见证。
三、礼器内涵:四地圣土圣水的血脉交融
华表 “望君归” 的意象化作昂首神龙,鳞爪遒劲地踞于客家土楼基座之上,龙足稳稳踏住 “回归” 玉玺。圆形土楼周边绘就中原揽胜图,暗藏团圆期许;神龙周身牵系着民族血脉,每一笔纹饰都是中华文明的密码。
礼器最动人心魄之处,在于其凝结了两岸四地的 “圣土与圣水”。文化交流团队奔赴中原九地采撷圣土:淮阳伏羲太昊陵的始祖之土、新郑黄帝故里具茨山的轩辕之土、舞阳贾湖遗址的远古文明之土、内黄颛顼帝喾陵的先祖遗土,以及商丘燧皇陵、卫辉比干庙、方城古缯国遗址、洛阳汉魏故城、固始客家南迁出发地的根脉之土;随后又赴台湾阿里山,掬取象征宝岛的 “故土之土”。
黄河 “母亲圣水” 映照中原深厚底蕴,日月潭 “日月圣水” 闪耀宝岛灵动秀色,更纳入香港大屿山 “山海之土”、澳门妈阁山 “妈祖之土”。每一抔土都深埋根脉,每一滴水都映照同心,皆是两岸四地血脉交融、文脉相承的生动见证。
四地圣土相拥,两岸圣水相融,每一粒尘埃、每一滴水珠都在诉说 “江山一统” 的愿景。这并非简单的物料聚合,而是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 的鲜活写照,是同胞跨越海峡的情感共鸣。
司马众志仍清晰记得,“中原文化宝岛行” 期间,河南豫剧与台湾歌仔戏同台献艺,台下同胞同声哼唱、其乐融融;两岸同胞共祭黄帝故里、同寻客家祖根时,双手紧握的炽热温度。这些画面无不印证:两岸同文同种、骨肉相连,亲情早已融进语言、习俗与信念,任谁也无法割裂。从先民渡海赴台开垦,到明清时期经贸文化深度交融,台湾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脉络深深镌刻在同胞心底。
四、统一大势:从礼器祈愿到民心所向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统一大势不可逆转。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既充分证明了强大生命力,更为台湾回归祖国树立了成功范例。“神龙望君归” 所承载的,是文化认同的必然、血脉相连的必然,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然。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根脉让我们同心同向,对团圆的期盼从未褪色。
“国家设立纪念台湾光复日,不只是为了缅怀历史、铭记先烈,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坚定统一信念。” 回望两岸交流历程,司马众志坦诚说道。这些年,他发起组织 “世界客家播迁路” 活动,串联全球根亲情谊,推动两岸文化深度交流,每一步都在为民族团圆铺路搭桥。“当年在阿里山采圣土时,一位台湾老乡亲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这土和中原的掺一起才踏实’,这句话我记了十几年,始终温暖心头。”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骨肉同胞血浓于水。司马众志凝望 “神龙望君归” 复刻品,感慨万千:“礼器中的圣土圣水凝固成型,两岸的根脉更是牢不可破。我们代代相传搭建文化之桥,只为让‘回归’不只是玺上的铭文,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宝岛归航的历史必然。”
当祈愿化作亿万同胞的共同行动,当文明纽带紧紧系住两岸人心,当黄河与日月潭的水波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中同频共振,台湾回归祖国的那一天,必将如期而至。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民心的所向,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同心,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团圆之约,让神州山河在祖国统一的荣光中绽放璀璨光华。樊凯文/胡先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