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持续加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迎来快速发展。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6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在此背景下,36氪发布了《2025中国十大未来产业与产业投资机构榜单》,系统梳理了推动产业创新的代表性资本力量。其中,心资本凭借在航空航天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深耕,入选「中国航空航天产投投资机构TOP10」,创始合伙人韩彦亦获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人」称号。

一、机构概况:硬科技投资的潜力黑马

心资本是一家扎根中国、聚焦硬科技、具有全球视野,注重与创业者深度捆绑、共同成长的风险投资机构。
● 团队构成:其团队主要由光速中国的创始合伙人韩彦、核心投资人、首席财务官以及来自产业的资深投资人组成。团队过往投资案例包括A轮投资的小鹏汽车(NYSE:XPEV, 09868.HK)、满帮集团(NYSE:YMM),以及信也科技(NYSE:FINV)、速腾聚创(02498.HK)、百川智能、运满满冷运、樊登读书、环世物流、微纳星空、蓝箭航天、蓝湖、星期零等。
● 基金构成: 双币基金(人民币 + 离岸美元基金“Offshore USD Fund”)
● 投资方向: 中国早期硬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端半导体、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交通等具备新质生产力的行业
● 投资阶段: A轮为主B轮为辅,专注1%非共识大机会,致力于成为创业者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
● 投资规模:管理8支基金,规模75亿人民币,投资近20家IPO企业
二、投资领域:聚焦硬科技,布局未来
“硬科技”概念于2010年提出,2018年12月硬科技概念被纳入国家话语体系,发展硬科技上升为国家战略。
心资本紧跟国家战略,专注中国早期硬科技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端半导体、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交通等具备新质生产力的行业的投资,并在各领域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1.人工智能领域:
心资本团队持续关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领域带来的投资机会,并早有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心资本的投资标的覆盖基础设施、模型层、应用层以及自建模型的应用在内的完整人工智能投资生态。
投资案例包括:
● A轮投资的专注医疗的头部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
● 天使轮投资的AI娱乐伙伴「心影随形 Lynksoul」
● A轮投资的高性能GPU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企业「沐曦集成电路」
● A轮投资的AI驱动的产品设计协作平台「蓝湖」
● Pre-A轮投资的AI硬件行业先锋「闪极科技」
● 以及今年刚刚在纽交所上市的AI芯片公司「Ambiq Micro」。
2.数字化领域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心资本通过投资推动智能电动汽车及货运数字平台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 A轮投资的全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小鹏汽车」,公司于2020年在纽交所上市,于2021年在港股上市;
● A轮投资并七次加持的全国最大货运数字平台「满帮集团」,公司于2021年在纽交所上市;
● 早期投资的全球领先的泛零售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汉朔科技」,公司于2025年上市。
3.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领域
心资本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多年,投资了多个具有潜力的商业航天项目。
● 早期投资的国内领先的专注于液氧甲烷技术的运载火箭研发制造运营商「蓝箭航天」。
● 早期投资的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高端卫星研发和制造的头部企业「微纳星空」。
● 早期投资的被称之为“陆地航母”的飞行汽车品牌「小鹏汇天」。
作为这三家公司的早期股东,心资本始终坚信商业航天的想象空间,持续看好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电气化与智能化投资机会。
三、心资本的投资战略与未来展望
心资本不仅专注于早期投资,还着力为被投企业提供深度的后期支持。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和市场布局,心资本已逐步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硬科技投资生态圈。随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心资本将继续加大在这些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中国硬科技行业的快速崛起。
在未来几年,随着技术创新和资本不断涌入,心资本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发展,不断推动更多具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助力中国在全球硬科技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