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以诗为引,余文瓒解读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光明心性与商业菩提

2025-10-22 15:26:57   来源:中华网

《曹德旺》

汽车玻璃霸第一,

心若光明生菩提。

安永美誉惊全球,

福耀人间善良知。

这首由余文瓒创作的七言短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的商界传奇与精神境界。四句二十八言,既是其商业帝国的精准注解,更是其人生哲学的生动写照。

一、“汽车玻璃霸第一”:从乡镇工厂到全球巨擎的破局之路

首句“汽车玻璃霸第一”直指曹德旺最广为人知的商业成就。1983年,曹德旺承包濒临倒闭的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就此开启中国汽车玻璃的自主制造征程。面对当时进口玻璃垄断市场的局面,他立志“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

四十年间,福耀集团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成长为在全球11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汽车玻璃产量全球第一的跨国企业。其产品供应包括宾利、奔驰、宝马、特斯拉等全球顶级汽车品牌,全球市场占有率逾30%。这“霸业”背后,是曹德旺对“技术自主”的执着——建立国家级玻璃研究院,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销售收入的4%以上;是对“质量极致”的追求——每片玻璃需经过2000多项严格检测;更是对“成本控制”的精益管理——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浮法玻璃到汽车玻璃总成的完整闭环。

二、“心若光明生菩提”:企业家精神与佛商智慧的交融

“心若光明生菩提”这句诗,既暗含了曹德旺的著作——《心若菩提》,又巧妙地将曹德旺的姓氏“曹”与佛教典故“曹溪”(禅宗祖庭)相呼应,揭示其独特的商业伦理。曹德旺常说:“企业家若没有慈悲心,难成大事。”他将佛家智慧融入企业管理,形成“义利相济”的经营哲学。

这种“光明心”体现在多个维度:对待员工,他坚持“发展共享”,福耀员工平均工资始终高于行业水平20%以上;对待合作方,他恪守“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朴素信条,四十年来从未拖欠供应商货款;对待行业竞争,他主张“在竞争中合作”,推动建立中国汽车玻璃行业标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这种“菩提心”外化为实际行动——累计个人捐款超过160亿元,其中2021年出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实战型人才。

三、“安永美誉惊全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企业新形象

第三句“安永美誉惊全球”记录了一个标志性事件:2009年,曹德旺荣获有“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企业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曹德旺彻底改变了汽车玻璃行业的全球格局。”

这个奖项背后,是国际商界对福耀全球化战略的高度认可。早在1995年,曹德旺就力排众议在美国设立分公司,经历文化冲突、法律纠纷等重重考验,最终让福耀玻璃成功打入北美OEM市场。2014年,福耀集团投资5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工厂,被纪录片《美国工厂》真实记录,成为全球化经营的经典案例。曹德旺用实践证明:中国企业不仅能“走出去”,更能“走上去”,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与担当。

四、“福耀人间善良知”: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范式

尾句“福耀人间善良知”既巧妙嵌入企业名称,更点明曹德旺的商业终极追求。在他看来,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这种“善良知”体现在福耀的每一个发展决策中。

环境保护方面,福耀投入20多亿元用于环保技术改造,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率100%;产业扶贫方面,在贫困地区建厂带动就业,仅在中西部省份就创造逾2万个工作岗位;行业引领方面,将68项核心技术对行业开放,推动整个产业升级。曹德旺常说:“国家因你而强大,社会因你而进步,人民因你而富足——这才是企业家真正的境界。”

结语:玻璃明镜映照中国企业家精神

重温余文瓒的诗作,四句诗恰似四面透明的汽车玻璃,从不同维度映照出曹德旺的立体形象:他是锐意进取的企业家,是悲智双运的佛商,是享誉全球的行业领袖,更是心系社会的慈善家。

在曹德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商道“义利兼顾”的现代演绎,看到了中国企业家从富到贵的价值升华。正如他自己所言:“做人如做玻璃,要通透澄明。”这片凝聚着智慧、勇气与善念的玻璃,不仅装点了全球汽车,更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企业家的精神高度,为中国商业文明提供了值得珍视的范本。(文/李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