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6年的风雨兼程,76年的砥砺前行。76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202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6个生日。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每一寸沃土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每一条河流都见证了变迁的波澜。绘画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它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回顾中国美术的发展,如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粒粒皆辛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父亲》《黄河》,雕塑作品《旗帜》《伟业》《追梦》,水粉作品《夜雨潇潇》等。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生动表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作品的思想内涵、气象格局和境界品格,形成了“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创作新格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书法家 王介平 1957年生于南京,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古代书画修缮和中国汉隶书法创作与教研活动。他是我国著名女书法大师肖娴的关门弟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故宫博物院专业书法家。王介平擅长的汉隶书法出自汉魏竹简,姿态飘逸,顾盼生辉,在汉隶碑帖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升华。王介平在中国“春兰杯”比赛中获银奖,在中央电视台第二、三、四届全国书法大奖赛中获银奖,赢得海内外书法家、专业人士、收藏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好评。
王介平家学渊源,又长期从事古代书画修缮和鉴定工作,其汉隶南源于肖娴,北学于著名书法大家刘炳森。当年,刘炳森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王介平有幸赴北京与刘炳森先生成为同事。因此,王介平的汉隶作品既不失江南柔美、又具北方的浑厚豪放。
王介平在墨韵世界里的孤独求索,成就了现实生活中的无数拥趸。人们尤为津津乐道于他以隶、楷、行书挥就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大悲咒》及《金刚经》等作品,纷纷以握卷在手为幸事。今年春节前夕,王介平还在豫园华宝楼举办了《汉风唐韵—王介平迎新书法展》,获得了书法爱好者们的热捧。
始终对书法秉执研学姿态
——记著名书法家王介平
在当代书法界王介平很独特!比如《李氏家训》、《风月一庭为良友》、《一叶馨香》、《陋室铭》等等,所表现出来的书法气象不浮躁,追求碑帖功夫很扎实,写出来的东西高古朴茂,有传统文人书法的精气神。江湖书法的浑水从来不趟,热闹浮华的地方也不大去,有君子愿居其实,不居其华的修养格局。去此取彼,这是他潜心艺术的修养定力。
修养源于家学的熏陶,还来源于职业的历练。他早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然后长年从事古代书画的修缮工作,并且一直从事汉隶书法教学与研究。从他文化事业经历当中,大抵就明白书法为什么会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内涵了。《静观世界 笑对人生》、《古来圣贤皆寂寞》书如其人,经历和修养里的书卷气息,是他书法的镜像,写出晋韵唐法宋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介平的楷书是很精致、很圆活的表现力。楷书一体如果仅从精致的要求上来看,百日亦知其本也是可能的。但是在精致的基础上,再作出生活圆活的笔墨印象,这就相当难了。王介平用楷书抄经,处处有明心见性,心无挂碍的般若表达,这就是其字生动圆活魅力所致,用笔写字,再用心作书,心与笔合,才谓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他用行书抄经藏,成为法布施的功德。轻展一卷,既是近禅皈依的方便法门,《心经》、《大悲咒》、《金刚经》成为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于布施的引导。关于行书历练,王介平走得是取法二王这条路径,临兰亭序以定武本为参意,很有风骨,又揣摩进冯本的牵丝映带,写出了碑字的精神,间融了帖字的气韵。这种刚柔相济的书法风格,在他的行草里也是常见常识,比如《芙蓉楼送辛渐》铁划银钩与孤蓬自振相映成趣,书法审美的类万物之象前后相随,很耐看!
因为长期从事隶书一体的研究与教学,所以他的笔墨主体指向了隶书全方位的研究与创作。现在凡是能见到的隶书范本他都精研覃思,视野宽博超乎寻常,帛书的、简书的、碑刻的,无有遗余,要不说是专研学者呢。再者,他的隶书研究不仅仅限于挖掘潜藏在各种隶书法本里的技法,还广泛涉猎了法本里的文化、文学、历史信息,把研究隶书真正做成了一门综合性学问,倾心写成《隶书四屏》,用每一块碑、每一段帛简来复现历史的完整性和文化脉络的清晰!这就让他在隶书文化的讲台上大有资粮,可以借助丰富的书学知识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担当。
他始终对书法秉执研学姿态。作为当代隶书书学的集大成者,除了有书性超人,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执着外,他还有幸得到两位隶书大师的无穷教益。他是肖娴大师的关门弟子,又曾是刘炳森的同事,身近大师当然就有法由师教,口传手授的机缘,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研习隶书不遗余力的信念,终是让他的隶书脱颖而出,成为不负师门的典范。其隶书作品兼具南碑柔美、北碑豪放的双重魅力,落笔金书,起笔锦字,写得姿态飘逸,顾盼生辉,实为审美和收藏的神品级!气概通疏写下《观沧海》,性灵豁畅作成《大江东去浪滔尽》,可见书帖无涯苦作舟,碑学有路勤为径的结晶。在书法研学的征途中,王介平一直作着“不欲盈,蔽而新成”努力……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2年4月30日 书于览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