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歌唱家 朝木日力嘎
她有着丝绸般圆润的嗓音,像月光铺满草原,声贯苍穹、如鹰击云霄。当一支扎赉特长调在空中回荡,空旷的草原就化作一片移动着的星空。风停马歇,万物屏息,倾听着那新生与天籁交汇而成的震颤……听过的人无不心魂震动,似乎祖先驰骋的血液从血脉中冲撞而来。朝木日力嘎不仅是扎赉特长调非遗传承人、内蒙古长调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卫视签约歌手、乌兰察布市艺校声乐老师,也是这片土地上一位虔诚守护蒙古草原音乐的青年歌唱家。她用歌声把古老的旋律唤醒,是唤醒古老灵魂的歌者。她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和现代与草原的桥梁。
2017年4月19日,朝木日力嘎在“心之韵”的独唱音乐会上
朝木日力嘎出生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一个蒙古族牧民家庭,在草原的怀抱里成长,额吉的歌声是她最早的音乐启蒙,这片草原既是她的生命起点,也是她心灵的根脉。她在牧歌生活中耳濡目染所获得的情感滋养,赋予她演唱独特的蒙古民族与自然共生、与天地共唱的哲学意境。
她的专业之路绽放着坚持追梦的光亮:2007年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表演,从那时起与扎力嘎夫老师结缘,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之下,不断钻研声乐理论和演唱技巧。随后于2011年再次踏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大门里去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主修长调演唱和长调理论,在导师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阿拉坦其其格的引领下,深入研究长调演唱技艺,深化了对蒙古族音乐的美学体系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青年歌唱家朝木日力嘎(左)接受本文作者李黾(右)采访
朝木日力嘎长调艺术是建立在对蒙古传统音乐形态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而长调又是草原游牧文化的一种独特呈现,她自由延展的节奏结构和辽阔宽广的音域以及真假声转换的特点都构成了独特的声乐形式。尤其擅长处理装饰音、颤音,在她的嗓音里没有炫技的意思,“诺古拉”不再是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而是内心情感的流淌、画面意境的延伸。《孤独的草原鹰》中,她用细腻丰富多变的“诺古拉”,模拟着雄鹰飞翔时的各种轨迹,一个婉转旋律将苍茫无际的大草原上的那份孤寂演绎地淋漓尽致。而在那些传统的扎赉特牧歌当中,她又以绵延长远深沉的气息,一句歌词可以被拉到天边那么遥远的地方,在脑海里构建出一望无垠的茫茫大草原景象,让人似乎听见风吹过草地的声音、看见风扬起草浪的画面。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穿云裂石”高音区泛音唱法,这是乌珠穆沁长调的技巧展示,也是心灵与自然的声学共振,她通过控制喉部肌肉和呼吸气流,在极高音区发出清澈透明的泛音,好像让听者听见天地间的声音,这种技法的难度在于既要保持音准的稳定性又要保证音色的纯正性,朝木日力嘎的演唱表现出她在这方面的能力。
2024年,朝木日力嘎在唱响北疆内蒙古新星新作演唱会上
朝木日力嘎是非遗传承人,她并不只是单纯复制传统技法,并未固守长调悠远、辽阔、深情之神韵的往时风华,而是将它融合到当下音乐语境之中,在2025年9月1日内蒙古民歌大会上,朝木在她的原创歌曲《眷恋》中用长调作为脊梁来拓宽现代情感的纵深性,其深沉而有厚度的胸腔共鸣宛如勒勒车碾压过草地,副歌处喉音陡然转势仿佛鹰笛冲破云层般地“眷恋”一词变得如同坠入心湖里的月光一般,在这样一首新作里完成了对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进行了当下的提升。国家一级作曲王晓弘谱写而成的《骏马梦》《一路阳光》等歌曲中,她把流行节拍、电音效果和长调唱法结合起来做为背景配乐,达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嗓音与现代听觉感受相碰撞所产生出来的美学交流。
朝木日力嘎的创新不是背离,而是回归——她把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延续草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实质。内蒙古民歌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间的关系是和谐”,其音程关系折射的是草原上的生态哲学思想。朝木日力嘎通过自身艺术创作,让这一哲思在当下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2025年,朝木日力嘎在第八届中国八省区长调歌唱展示活动中,获“突出表现”奖
朝木日力嘎的艺术成就广受认可:2006年获得全国《冬之梦》声乐舞蹈器乐大赛金奖;2014年夺得全国两岸大学生声乐邀请赛金牌,同年获得国家文化部第七届“全国原声民歌大赛”铜奖;2016年入选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全国十二强选手;2022年凭借歌曲《额吉都贵玛》,斩获内蒙古自治区 “五个一工程”奖项;2023年获在内蒙古举办的中国西部地区民歌手比赛“最佳演唱”奖;2024年在参加全国中职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二、三等奖;2025年在第八届中国八省区长调歌唱展示活动中,获最佳“突出表现”奖。此外,她还出版了个人专辑《心中的太阳》。
朝木日力嘎的个人音乐会,见证着她艺术的成长:2011年本科毕业独唱音乐会、2017年4月19日“心之韵”感恩母校的独唱音乐会无不体现着她由学院到舞台的转变同时又折射出其对长调的理解不断深化。
2023年,朝木日力嘎(前一)获在内蒙古举办的中国西部地区民歌手比赛“最佳演唱”奖
近年来,朝木日力嘎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来推广蒙古族音乐,2024年8月,参加了内蒙古文联主办的“唱响北疆——内蒙古新星新作演唱会”;同年6月在“京津冀晋蒙民歌之旅”内蒙古站——“歌从天上来•内蒙古民歌赏读会”上,通过《正月玛》,重现了草原爱情史诗。全媒体累计触达人次破亿,大大提升了长调艺术的传播力、影响力。
朝木日力嘎的音乐,是马头琴弦上流淌着活态史诗,是草原文明基因里的当下回响。她是用歌声把人、土地和草场连在一起的人;她让自然、生产、生活和生命的故事化作歌唱;她的歌里有激情与灵性的共鸣,在这天地间倾诉人间亲情与民族的记忆。
正如她在《眷恋》里唱到的,“你是我一生眷恋,我把生命融化在你心间”。这不仅仅是一句歌词,她用着生命去写长调,用她的艺术来回报草原。在那个苍茫余韵里我们听见一个文化的传承者的心跳,我们也听到时代新的声音。
朝木日力嘎的“活”给咱们说道:非遗如何活在当下,尊崇传统可不能守着老一套,喜欢革新也不能把根遗弃,她的长调就是草原里的天籁之音,时代的号角,艺术同生命的完美融合。(李 黾)
2025年10月10日于湘中无罹斋
作者简介:李黾,主任编辑,词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文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已发表小说、散文、歌词、文艺评论等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旅游专著《湄江风光》,歌词专著《蔚蓝的希望》,文学作品、文艺评论专著《那方山水》。其创作成就收录于《中国文艺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音乐家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