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四会志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宁志杰

2025-09-29 16:53:55   来源:今日热点网

卸甲归田酬壮志鱼跃人欢促振兴

——访四会志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宁志杰

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的四会市大沙镇隆马村,一片连绵的鱼塘静卧于岭南水乡之间,水光潋滟,鱼跃人欢。这里,曾是一名军人挥洒青春的热土,也是一位“新农人”播种梦想的起点。宁志杰,四会志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一位90后退役军人,广东乡土专家、高级农业经理人,用坚毅与智慧,在家乡的沃土上踏出了一条融个人理想于乡村振兴的实干之路。他从保家卫国的战士,转型为扎根乡土的养殖带头人,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跨越,更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志、建功新时代”的军人本色与党员担当。

军营淬炼坚毅魂  鱼塘写就奋进篇

广东四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然而,传统养殖模式长期以来面临着品种单一、技术落后、效益低迷等发展瓶颈。随着消费升级与市场变化,粗放型的养殖方式愈发难以为继,许多养殖户苦于找不到转型的方向,青年劳动力外流,乡村产业活力不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宁志杰,这位曾经手握钢枪、守卫家国的年轻人,毅然地选择回归故土,为这片水乡注入了新的希望。

宁志杰与水产之间的缘分,早从童年时期便已开始。父亲从事水产养殖三四十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满是鱼塘边的晨光与暮色——看着父亲天不亮就去巡塘,摸着黑给鱼喂食,却常常因为一场病害、一次行情下跌,让大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那时候就觉得,养鱼是件‘看天吃饭’的活,可我不信这个邪。”2011年退役后,宁志杰没有像同龄人一样选择留在城市,而是背着行囊回了家。起初,他跟着父亲学传统养殖,看着塘里单一的鱼种、简陋的设备,再想起部队里“凡事讲科学、讲方法”的理念,一个念头便愈发清晰:要改,要把传统养殖的“老路子”,改成科学养殖的“新道道”。

可“改”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满是荆棘。作为养殖“新手”,宁志杰连最基础的水质检测都不懂,更别提品种选育、病害防治了。“那时候就像一个‘学徒’,每天跟着村里的老渔民转鱼塘,他们撒网我就递工具,他们喂料我就记方法,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问,一天下来笔记本能记满好几页。”宁志杰笑着说。但仅靠“跟着学”,还远远不够。宁志杰知道,要打破传统,必须“走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他四处打听,得知佛山三水渔业产业园、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全国闻名,便揣着攒下的积蓄,一次次地往佛山跑。“第一次去三水的产业园,我都看呆了!”宁志杰说,那次参观让他大开眼界,也更加坚定了“搞科学养殖”的决心。他拿着笔记本,从早到晚地跟在技术员身后,问品种特性、问饲料配比、问病害防治,甚至连鱼塘的建设坡度都一一记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把佛山的“先进技术”搬回家乡的鱼塘时,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佛山的水温、水质和咱们四会不一样,他们的鱼苗过来后,要么不吃料,要么就生病,刚开始那几个月,死了不少鱼,损失了好几万。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看着空荡荡的鱼塘,甚至想过‘要不算了,还是按老方法养吧’。”宁志杰回忆道,可每当这个念头冒出来,部队里“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号就会在耳边响起——军人哪能轻易认输?

既然“照搬”不行,那就“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宁志杰把自家的几亩鱼塘当成“试验田”,分成小块,分别试养不同品种的鱼苗,有的用佛山学的饲料配比,有的调整喂食时间,有的加装简易的溶氧设备……为了破解病害难题,他四处托人联系省市的渔业专家,一次次上门请教,甚至把专家请到鱼塘边,请他们现场指导。

在专家的指导下,宁志杰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根据四会的气候和水质特点,筛选出加州鲈、黄骨鱼、桂花鱼、叉尾鱼四个市场前景好、适应性强的品种作为主打;他给鱼塘加装了水质监测仪和增氧机,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溶氧;他学会了给鱼“看病”,从观察鱼的游动姿态判断其是否健康,到配置简易的药剂防治病害。慢慢地,鱼塘里的鱼苗成活率越来越高,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匀称。2019年,宁志杰注册成立了四会志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把自家的鱼塘扩大到几十亩,还吸纳了村里几户养殖户加入。到2021年底,合作社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236亩,年出鱼量超50万斤,产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曾经的“试验田”,终于变成了“丰收塘”。凭借扎实的学习和实践,宁志杰先后获得农业水产技术推广员、水产养殖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等资质,并成为四会市科学技术协会代表。

初心如磐映方塘 担当似水润四方

走进四会志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清晨的阳光洒在鱼塘上,波光粼粼间,几名工人正驾着小船投喂饲料,岸边的水质监测屏上,水温、pH值、溶氧含量等数据实时跳动,一派现代化养殖的繁忙景象。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靠天吃饭”的传统鱼塘,如今却成了四会市科学养殖的“样板基地”——这一切改变,都离不开宁志杰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为了让“品质”看得见、摸得着,宁志杰还创新性地给合作社的鱼贴上了“健康码”——每一批鱼从育苗到出栏,都会建立详细的养殖档案,记录喂食时间、用药情况、水质检测数据等信息,收购商和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全程,吃得放心。“现在市场上不缺鱼,但缺‘好鱼’。我的鱼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大家知道,我这里的鱼是‘健康鱼’、‘放心鱼’。”宁志杰自豪地说,如今合作社的鱼,不仅不用检测就能达到上市标准,还因为卖相好、肉质嫩,成了收购商眼中的“香饽饽”。

品质上去了,销路也要跟上。宁志杰深知,传统养殖“看收购商脸色”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只有拓宽销路,才能掌握主动权。合作社成立初期,产品主要卖给当地的收购商,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收购商压价,导致利润微薄。“那时候我就想,不能只走一条路,得多找几条路,才能不怕‘卡脖子’。”宁志杰说,为了拓宽销路,他带着样品,跑遍了周边的批发市场、加工厂、超市,一次次地上门推销,一次次被拒绝,却从不气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一家做预制菜的加工厂被他的“健康鱼”所吸引,决定与合作社合作,收购加州鲈、黄骨鱼等品种,加工成鱼罐头、鱼柳等产品。“加工厂对鱼的品质要求很高,一开始,他们还担心我们的鱼达不到标准,来考察了好几次,看我们的养殖流程、检测数据,最后才决定合作。”宁志杰说,这次合作,让合作社的销路打开了新缺口,也让他看到了“多元化销售”的发展潜力。随后,他又陆续和周边城市的几家超市达成合作,根据超市的需求,养殖六七八两重的“居民款”鱼,方便家庭消费。如今,合作社的销路已经形成了“批发市场+加工厂+超市”的三足鼎立格局,不仅价格稳定,还能根据不同渠道的需求调整养殖计划,再也不用“看天吃饭”“看收购商脸色”过日子了。

合作社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我要让跟着我干的人都能赚到钱!”这不是一句空话。合作社长期雇用了多名固定工人,并在采收旺季招募临时工,其中很多是村里五六十岁的留守老人。“拉一次鱼一百多块,当日结清,他们开心,我也踏实。”宁志杰说这话时,眼里有光。他的鱼塘,不仅养出了好鱼,更养出了乡亲们的新希望。

碧波践行匠心梦  乡情铺就共富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句话,宁志杰说了很多次,也做了很多年。在他看来,合作社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家乡这片土地给予的机会,是乡亲们的支持,所以,他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的道路,让隆马村甚至周边村镇的水产养殖,都能“活”起来。

合作社成立之初,并不顺利。很多养殖户习惯了传统方式,对“测水质”“控密度”“科学投喂”等概念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鱼嘛,扔点饲料就能长,搞那么复杂干嘛?”面对这些声音,宁志杰没有强推,而是走进一个个鱼塘,手把手地教大家操作,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道:“鱼就像人,水脏了、住挤了,也要生病。我们养鱼,也要讲‘鱼道’。”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找宁志杰请教技术。他总是有求必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刻赶到鱼塘边,手把手地教他们检测水质、识别鱼病、调整饲料。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养殖户们纷纷开始尝试科学养殖,有的引进了新品种,有的加装了增氧机,有的建立了养殖档案,鱼塘的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2022年,四会市政府推广合作社模式,宁志杰的合作社因为成效显著,成了“示范合作社”,不少领导和专家前来考察工作,都对他的做法赞不绝口。面对荣誉,宁志杰没有骄傲,反而更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整个合作社、整个隆马村的荣誉。我要继续努力,把合作社办得更好,带动更多人致富。”因其突出贡献,宁志杰先后当选为肇庆市第十五次党代表、四会市十七届人大代表、并担任四会市水产养殖行业协会副会长、四会市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等职务。他个人也荣获2021年肇庆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上半年四会市身边好人、肇庆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第三名等荣誉。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四会市已经成立好几家水产养殖合作社,都借鉴了他的科学养殖模式,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正是宁志杰希望看到的:“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甜。”

面向未来,宁志杰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多优质品种,深化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甚至尝试打造自有水产品牌。虽然他坦言“资金压力仍大”,但也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品质、传递信任,这条路就能越走越宽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四会的鱼走出广东,让更多人吃上我们健康、鲜美的水产品。”

从军人到新农人,从保家卫国到振兴乡村,宁志杰用十年时间,走出一条充满泥泞却也开满鲜花的道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却用最朴实的坚持,书写了一段属于这个时代的匠心故事。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宁志杰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匠心,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责任的担当、情感的延续。他让“鱼水情深”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厚的时代意义:那便是一名退役军人对故乡的土地最深沉的眷恋与最坚实的承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