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韩开虎拜师学艺,师恩如铁,铸就筋骨

2025-09-10 09:17:30   来源:中华网

可能包含故事情节,请注意甄别

忆拜师

家贫十龄叩武门,

槐院师严语自敦。

老茧盈肩刀映锈,

粗衫覆体志存温。

先承杂役锄荒草,

再习拳桩立晓昏。

莫道寒门无远志,

一心向武避尘喧。

随师苦

常伴羊归夕阳斜,

师徒共食淡粥嘉。

灶间咸菜凝霜白,

案上粗馍带土沙。

割草坡前沾露湿,

练功月下映灯华。

纵然腹饿难寻食,

未敢私拿邻里瓜。

偷食悔

暑日放羊饥火燃,

馋窥园柿惹祸端。

红实入口甜犹在,

怒主登门责未阑。

师令跪阶承水碗,

身遭罚马步如磐。

汗淋青石知羞愧,

始悟德先艺后安。

悟师心

一碗倾来顶又加,

麻身栽倒石生花。

严规初觉情偏冷,

暗递窝头意自嘉。

不教偷安失本性,

肯将苦役炼精华。

当年恨未明师意,

今忆青阶泪湿纱。

怀师恩

武艺传身更传德,

严师已逝忆难息。

青阶罚跪铭心底,

冷语箴言刻骨肌。

筋骨曾因劳苦健,

品行赖此正行仪。

此生不负师门教,

挺直腰杆立世基。

师恩如铁,铸就筋骨

我叫韩开湖,打记事起,家里的土坯墙就总漏着风,日子过得紧巴,顿顿稀粥配着咸菜,能啃上一口粗粮馒头都算奢侈。十岁那年,父亲拉着我的手,往邻村的老槐树院走,说是要给我找个师傅学武——在那个年月,庄稼人觉得练出一身力气,至少能少受点欺负。

师傅姓赵,是个独居的老者,背有点驼,手上满是老茧,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第一次见他,他正坐在门槛上磨一把锈迹斑斑的刀,见了我们只抬了抬眼,声音沙哑: “学武苦,怕不怕”? 我攥着父亲的衣角,看着他刀背上反光的自己,小声却执拗地说:“不怕”。

从那天起,每个假期我都往师傅家跑。去了先不练功,先扛着锄头去地里割草,再把师傅家那几只瘦得皮包骨的羊赶到山坡上放。师傅家比我家还穷,灶台上总摆着半罐咸菜,锅里的玉米糊糊稀得能照见人影,有时候赶上收成不好,连粗茶淡饭都凑不齐。我放羊时饿极了,就盯着田埂上的野菜看,可师傅说过“不拿别人一针一线”,我只能硬生生忍着。

直到有一次,日头正毒,羊在山坡上啃草,我蹲在树荫下,肚子饿得咕咕叫。瞥见不远处的菜园里,挂着一串串红得发亮的西红柿,那颜色像极了过年时见过的糖球,馋得我直流口水。我左右看了看,没人,鬼使神差地跑过去,摘了一个塞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嘴里炸开,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东西。

可没等我把西红柿咽完,菜园的主人就扛着锄头过来了,一眼就看见我手里的果蒂。他没打我,只是揪着我的胳膊往师傅家走,一路上嘴里不停念叨:“学武的人怎么还偷东西”!

到了师傅家,师傅正坐在院里劈柴。听了那人的话,他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脸瞬间沉了下来。等那人走后,师傅没骂我,只是指着院角的那块青石板说:“跪上去,扎马步,手托两碗水,跟肩膀齐平。”

我知道自己错了,不敢吭声,端起桌上的两碗凉水,跪在青石板上扎好马步。刚开始还能撑住,可没过三分钟,腿就开始发抖,胳膊又酸又麻,碗里的水晃得厉害。师傅就坐在旁边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见我手抖得厉害,就说:“水洒一滴,头上再顶一碗。”

我咬着牙坚持,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不到十分钟,我的腿已经麻木得没了知觉,胳膊像灌了铅一样沉,一碗水“哗啦”一声洒了出来。师傅没说话,只是递过来另一碗水,我只能咬着牙顶在头上。

那天晚上,我跪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浑身失去知觉,栽倒在青石板上。师傅把我扶起来时,我看见他眼里有红血丝,却还是冷着脸说:“学武先学德,德不正,练再多功夫也没用。今天让你受这个苦,是让你记着,做人要有骨气,不能为了一口吃的丢了良心。”

那时候我年纪小,只觉得师傅太狠心,夜里躲在柴房里偷偷哭,甚至想过再也不来学武。可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发现身边放着一个热乎乎的玉米窝头,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那是师傅把自己的口粮省给了我。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师傅的狠心,全是为了我好。他教我的不只是扎马步、练套路,更是怎么做人。他自己穷得叮当响,却从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他对我严厉,却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心疼我。跟着师傅学武的那些年,我不仅练出了结实的筋骨,更学会了挺直腰杆做人。

如今师傅已经不在了,可每当我想起当年跪在青石板上托着水碗的日子,想起他那句“学武先学德”,心里就满是感激。是师傅用最朴素的方式,给我刻下了人生的底色——那是比功夫更珍贵的东西,是做人的本分,是做事的骨气。这份师恩,如铁一般坚硬,却也如春风一般温暖,陪着我走过了人生所有的风雨。

作 者:赵 建 林!

做人翁:韩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