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谢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成新湘指导完成的湘绣作品《梦回东华图》,国家文化学者李堯治来到湖南湘绣研究所。
(成新湘: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湘绣核心技艺“鬅毛针”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湘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梦回东华图》由成新湘、罗利香、龙老香、龙贵女、彭海兰等湘绣、苗绣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历时10个月完成,现收藏于广东省东华禅寺。
成新湘介绍,湘绣是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19世纪末,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收“苏绣”、“广绣”之优点,渐渐湘绣针法以参针为其特色。“参针”也称“乱插针”,与齐针相对应。可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晕染效果。参针中又有接参针、拗参针、直参针、横参针、毛针等。另有排针、游针、花针、钩针、孔针、刻针、打子等针法,《梦回东华图》正是运用多种针法。其丝线,经过荚仁液蒸发处理极光洁平整,劈丝细若毫发,有“羊毛细绣”之称。
湘绣的风格是形象生动逼真、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用色的阴阳浓淡、针法多变、劈线细致,绣工讲究“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梦回东华图》上的楼阁、山水在绣娘们的精湛技艺里惟妙惟肖。
湘绣表达方式广泛,绣品分别有荷包、怀镜袋、笔插、椅垫、桌围、枕套、帐套、帐檐、手帕、衣边、裙饰、腰带等。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湘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在惊叹湘绣精湛工艺时,来到展厅二楼一幅巨幅湘绣作品前,这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绣像,李堯治站在绣像面前深情的鞠躬仰望凝。在《梦回东华图》绣制中,很多技法都得到了传承运用。
《梦回东华图》缘起2018年六祖慧能大师诞辰日(农历二月八日),李堯治先生睡梦中,六祖慧能大师走入他的梦境。一对偈语由远即近地传来:“祖堂坐听溪流入定千年寺,净土禅修仁慈正法人间师。”寻着法音李堯治先生腾云驾雾来到东华山……次日,李堯治先生用书法记录好六祖偈语,开始在北京家中闭关创作,用传统工笔山水的形式把梦境画出来。他从未来过、也从未到过东华禅寺,却画出了东华禅寺的神韵。画作上方的建筑像东华禅寺的正觉堂,左边的山是东华禅寺倚靠着的灵鹫峰,而下方建筑则是东华禅寺外的敬天楼酒店,建筑后面有座山,现在的敬天楼背后也有一座山。事实上,在画作完成的当时,敬天楼并未建成。
4月,应世界和平协会之邀,启动全球问禅之路。李堯治先生决定在东华禅寺首站启动,并将《梦回东华图》捐赠给东华禅寺。
2021年10月5日,东华禅寺方丈万行法师与国家美术大师李堯治先生,启动《梦回东华图》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题字落款。
《梦回东华图》共用色系28种,一根普通蚕丝线最多可以分成16根细微的丝,用到最细的线是一丝。整幅画面采用虚实相间,由近及远的表现形式,而需要绣娘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准确运用每处细节需要的用到的线数量。为了视觉空间效果以及画与刺绣艺术性的融合,研究布局为前面的山用的八丝刺绣打底,四丝线到两丝混色,虚的地方两丝打底。云都是两丝刺绣一丝线混色(混色即过度色差,颜色不能一针到位,在刺绣中常需要混色。)绣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色彩之间的过度。刺绣者就是“混线”,即两个颜色各抽一丝,在过度地带绣制。用到的针法主要有平针、齐针、乱针、掺针、柳针等十余种。“原作工整,而湘绣、苗绣用了千针万线,没有一针是一样的。在颜色过度方面,我是用毛笔过度,而他们要用一针一线来过度,真是比用毛笔过度难度大多了。”李垚治先生感叹到,“这次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呈现《梦回东华图》,是专家们的发心支持,也是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