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翰墨飘香绘山河 丹青妙笔写盛夏——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

2025-07-31 09:53:19   来源:太阳信息网


名单

齐白石(1864年—1957年)

张大千(1899年—1983年)

张伯驹(1898年—1982年)

吴冠中(1919年—2010年)

傅抱石(1904年—1965年)

潘天寿(1897年—1971年)

罗中立(1948年—)

林风眠(1900年—1991年)

陆俨少(1909年—1993年)

周春芽(1955年—)

黄胄(1925年—1997年)

王震(1867年—1938年)

陈大羽(1912年—2001年)

赵朴初(1907年—2000年)

朱自清(1898年—1948年)

常沙娜(1931年—)

陈少梅(1909年—1954年)

吴作人(1908年—1997年)

钱绍武(1928年—2021年)

关良(1900年—1986年)

吴湖帆(1894年—1968年)

董寿平(1904年—1997年)

谢稚柳(1910年—1997年)

刘继卣(1918年—1983年) 董寿平(1904年—1997年(合作)

刘继卣(1918年—1983年)

唐云(1910年—1993年)

钱松喦(1899年—1985年)

田世光(1916年—1999年)

萧淑芳(1911年—2005年)

伊秉绶(1754年—1815年)

崔子范(1915年—2011年)

高马得(1917年—2007年)

周京新(1959年—)

尹朝阳(1970年—)

庞壔(1934年—)

作 品 欣 赏



(原作拍摄)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Lot 001

齐白石 福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37×52.5cm

题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璜白石八十三岁

印文:齐白石

简介: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色彩明快,天真童趣

齐白石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家,被誉为“白石先生”。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扬名四海。其中,他的芙蓉花国画作品也是传世经典之一。本次我们将带您一同探索齐白石先生的国画艺术,并深入了解他对芙蓉花题材的独特诠释。

齐白石 《福寿》 局部图

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风格独具一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勃发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与表达。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新与个性化元素,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这幅画作的灵魂。他的画作大胆而富有张力,色彩鲜艳,笔墨纵横,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蓬勃与活力,犹如激流勇进的江河,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情感与生命力。齐白石先生的艺术风格主旨在于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生命力,运用丰富的色彩与笔触,将生活中的细节与感悟融入画作之中。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生命的礼赞,让人在欣赏之中感受到那份勃发的生命力量与活力。

齐白石 《福寿》 局部图

齐白石先生的花卉作品独具一格,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技巧,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将芙蓉花的形态和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作品色彩明亮,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将草虫和禽鸟等元素融入作品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具有艺术性和个性。

齐白石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和各种题材的杂画,能作工笔,更长于写意 ;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画,形象逼真,笔墨极简,色彩浓艳的同时又不发强烈的墨韵和有力的笔线。他所画的果蔬,看起来鲜嫩而水分充足,它们被自然地摆在地上,装在篮里,长在枝头,而不是如插画和静物般被陈设与欣赏;齐白石的草虫,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活泼如生。他用水墨创造虾、蟹、蛙等,不仅刻画出了它们跳跃争斗、飞翔鸣叫的生命活态,还展示出水墨艺术自身的奇妙与魅力;齐白石的山水画,胎息于前人画谱与法式,独出于后天写生观察与构景造境。一丘一壑的桂林山,竹林掩映的乡村,雾霭烟波中的帆影,残阳枯树中的鸦群,古柏栅栏下的白墙老屋,他的画面远离流行模式,强调心里空间,显得平朴、亲切、出人意表。画法上多勾少皴,忽疏忽密,笔势古拙奇肆,偶尔用色浓郁强烈,这些都使他的画作呈现出个性。

齐白石 《福寿》局部图

齐白石将中国画传统的精华传承下来,并吸取了古代先贤的文人画趣味和近世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意味;一方面又锐意开创,衰年变法,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见长,兼及人物、山水,形成了质朴清新、酣畅精妙的个人风貌。齐白石的绘画,既直白,又富哲理。他在绘画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作品表现了他的生活经验。他画的其实还是自己40岁以前经历的农村生活,他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所熟悉的一切。

从齐白石画风发展来看,变法之前笔墨较清新秀雅,变法以后渐趋雄肆,惊世骇俗,晚年则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他不仅生动地重现了花鸟草虫、鱼虾蟹蛙之美,而且还形象地展示了青山红树、绿柳帆白的姿势。他画的人物,更是在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他的作品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他以独到的技法,非凡的创意,不断发掘大自然与生活中的内在美,大大地拓宽了绘画题材的领域,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天地。

齐白石 《福寿》 钤印局部图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以10年之功在衰年之时进行创新变法,一改过去冷逸的画风,创红花墨叶一路的大写意风格。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逐渐呈现出元气淋漓,一派生机。在墨色上,用鲜艳的洋红点花朵,以淡墨写出叶子,后用浓墨勾叶筋对比强烈,浓重艳丽。同时,他以金石笔法入画,线条雄浑粗犷,画面变化无穷,极其生动;而且造型简约,画面气魄宏大,开创了“红花墨叶”派画法。其作品之所以能打动大众的心,主要原因是其题材源于生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材,画面上展示的内容具有清新、健康的情调,予人亲切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齐白石所作多为活泼、灵敏、机警的长臂虾。两横浓墨作左右一对眼睛,既有夸张又得体。重墨一笔画虾头,由头至尾变细,作用非凡。头侧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之身,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身节奏的由粗渐细。虾的尾部就三笔,既有弹性,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长臂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姿势多样。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长须布置得当,其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图中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似随虾而晃动。虾充分表明齐白石的用墨用水功夫之精妙,他所表现出的虾体似乎总是水淋淋的,如同真的生活在水中,一张白纸便成了一溪清水。这大概就是白石先生笔下的虾为什么永远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原作拍摄)

雾中山峰如泼墨画卷,

岚烟漫卷间白鹇啼鸣。

Lot 002

张大千 泼彩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92×46cm

题识:爰翁己酉三月作

印文:大千唯印大幸

简介: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原作拍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Lot 003

张伯驹 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27×26cm

题识:庚申上巳张伯驹

印文:张伯驹印

简介:张伯驹(1898年2月12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重瞳乡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建国初期,张伯驹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

(原作拍摄)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楼。

楼边日暮斜阳尽,依旧烟波送远舟。

Lot 004

吴冠中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38×69cm

款识:吴冠中

印文:吴冠中印

简介:吴冠中(1919年—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

(原作拍摄)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Lot 005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00×60cm

题识:抱石写

钤印:傅 抱石

简介: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

(原作拍摄)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Lot 006

潘天寿 秋

立轴 设色纸本 53.5×35cm

题识:寿印文:潘天寿

简介: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当代画坛真正的乡土抒情诗人

历史上,梅兰竹菊画法是所有画中国画的人必须掌握的,哪怕是山水、人物画家,都会画梅兰竹菊。例如“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对梅兰竹菊的画法都非常熟练,其中倪瓒的竹子画的非常轻松、飘逸,吴镇笔下竹枝挺近。后来“吴门四家”的沈周、仇英、唐寅、文征明都有着极强的功力。文征明的兰竹文气十足,堪称此类题材中的高手。

潘天寿《秋》 局部图

这说明,中国画家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梅兰竹菊的训练,尤其是文人画兴起后,此类题材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潘天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很深、很透,所以他在中国画教学处境艰难时,非常强调梅兰竹菊的训练。

潘天寿《秋》 局部图

潘天寿先生主张花鸟画的布置,应以势为主,他说:“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至于布置的方法,他认为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选奇峰配奇峰,即以奇配奇,出奇制胜。

潘天寿《秋》 局部图

他认为,虚实疏实是布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他说:“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以虚实而论,他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即“以虚显实”,“老子说:‘知白守黑’,就是说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处理好黑处”,所以,画事布置重在布虚,即着眼于空白。

潘天寿《秋》 题跋局部图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因为人看东西,往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所以,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两三枝”,其他“心不在焉”的东西,一概予以省略,以至代之空白,使“两三枝”清楚,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就好了。此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也。如求面面俱到,巨细不遗,则反易消弱全幅力量气势之表达。

潘天寿《秋》 局部图

潘天寿的绘画,呈现出的不仅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浩然之气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异构图,还有一种能让你慢慢感悟的清净之意境。对此,潘天寿先生曾形象地说过:“石溪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其功力全从蒲团中来”,“静则静如老僧补纳”。而“从蒲团中来”,就是指心要极静。

(原作拍摄)

梦想的种子,

终成参天之木!

——罗中立

Lot 007

罗中立 人物

油画 56×34.5cm

题识:Luozhongli罗

简介:罗中立,1948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教育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 。现任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原作拍摄)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Lot 008

林风眠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136×56cm

题识:卅三年林风眠

印文:林风眠

简介: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自幼喜爱绘画。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

“我是睁着眼睛在做梦,我的画确是一些梦境”

花鸟画是林风眠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他的艺术生涯,20世纪30至40年代他常画丹顶鹤,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多画孤鹜、白鹭等,鹤、鸬鹚、麻雀、乌鸦、猫头鹰也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林风眠《花鸟》 局部图

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内容上呈现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且抒情的独特风格。在形式上,他的作品以正方构图为主,且往往不设标题,使得每一幅画都特点鲜明,观者一目了然。林风眠先生致力于打破中西艺术的界限,力求创造出一种普遍适用的艺术语言。

林风眠《花鸟》 局部图

林风眠先生巧妙地将中国民间美术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相融合。他的作品中,无论是线条、笔法还是造型,都深受民间瓷器绘画技法的启发。特别是他画作中的线条,流畅而有力,与瓷器上的线条画法如出一辙。

林风眠《花鸟》 局部图

林风眠先生在探寻民族文化瑰宝的道路上,主要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除了瓷画,他还深受皮影戏、京戏以及民间工艺花纹图案的影响。他深知,民族文化遗产若缺乏再创造,将只会在博物馆中成为静默的标本。因此,他致力于让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位被誉为“现代派”的大师,林风眠不仅打破了中西艺术的界限,更是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和发扬者。他在任北京国立艺专期间,更是极力推崇并邀请齐白石等民族艺术大师到校任教,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深厚敬意。

林风眠《花鸟》 款识印文局部图

林风眠先生的风景画,巧妙地将自然的精髓与画家的意趣、感怀融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意象”。他的笔墨运用灵活多变,有时极为含蓄内敛,有时又豪放不羁。在每一幅画作背后,都能感受到天籁之音,那是艺术家对宇宙人生的深邃思索、丰富感遇、细腻情调以及种种诡谲之美的探索与发现。他的作品宛如“视觉的诗篇”,无需文字或音乐的辅助,便能独立自足地展现其造型之美。

林风眠的画作,展现出多元交融的美感质素。他巧妙地将诸多对立又和谐的元素熔铸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林风眠风格”。这一风格特点鲜明,诸如豪迈与精致的完美结合,率性与精准的和谐统一,单纯与丰富的相映成趣,天真与老辣的巧妙平衡,质朴与富丽的和谐共生,柔美与强健的交融互渗,野逸与高华的相得益彰,奔放与含蓄的完美融合,沉郁与昂奋的深情交织,以及装饰性与草逸的灵动结合。这些对立而又统一的元素,共同构成了林风眠作品独特风格的奥秘。

(原作拍摄)

花期亦是护果期,日色穿云凝露葵。

人面欣陪金玉面,朝霞淡扫两蛾眉。

Lot 009

林风眠 向日葵

立轴 设色纸本 85×58cm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眠

简介: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自幼喜爱绘画。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兼教授,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

(原作拍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Lot 010

陆俨少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68×68cm

题识:癸亥六月陆俨少并记

印文:俨少 宛若

简介:陆俨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陆俨少先生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

云蒸水织,烟波浩淼

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独特,兼收并蓄,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他的作品气势磅礴,雄秀跌宕,笔墨苍劲有力,意境深远。

陆俨少《山水》 局部图

他善于运用长线条勾云描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云雾表现手法,使得画面云雾缭绕,如梦似幻。同时,他注重笔墨的运用和韵味的表现,通过浓淡干湿、虚实相生的笔墨技巧,将山川的巍峨壮丽和云雾的缭绕飘渺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山水》 题跋局部图

陆俨少的山水画构图别具一格,不拘泥于传统构图法则。他善于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笔墨运用,使画面在静谧与动荡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他的山水画作品往往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陆俨少《山水》 题跋钤印局部图

陆俨少的山水画特别注重表现动态美和生命力。他通过笔与笔之间产生的合力,共同构筑画面的动感。同时,他笔下的云水变幻无穷、姿态万千,使观者感受到天地大自然皆在律动之中。

陆俨少强调山水画中的“好气息”和“高格调”。他认为,有了好气息就有高格调,伴之而来将是壮健融液的神韵、灵变清和的韵致、谐美高洁的情趣。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贯穿于他的艺术生涯和人格魅力之中。

陆俨少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笔墨技艺和深远的意境影响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作拍摄)

“无论欠别人多久的画,我都要认真完成,

欠得越久的画,我越要认真。”

——周春芽

Lot 011

周春芽 河塘

油画 60×45cm

题识:2001周春芽

简介:周春芽,1955年出生于重庆,现居成都、上海。艺术家。2013年4月24日下午,《2013胡润艺术榜》在北京发布。数据显示,周春芽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成为最贵在世艺术家,是近三年来最年轻的在世艺术家“状元”。

(原作拍摄)

山坡藏族女伶仃,放牧生涯自在情。

美貌如花牛背倚,高原处处是新晴。

Lot 012

黄胄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92×35cm

题识:癸亥年夏黄胄思远楼

印文:黄胄之印

简介: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原作拍摄)

轻纱曼舞映霞光,新疆韵律展华章。

灵动身姿翩若蝶,婀娜步伐醉心房。

旋转跳跃似飞燕,指尖流转尽芬芳。

Lot 013

黄胄 于阗歌舞图

镜心 设色纸本 96×58cm

题识:黄胄画于一九七三年元月

印文:黄胄之印

简介: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原作拍摄)

江村磊落相知少,

老干苍虬雪未消。

玉萼将开春乍晓,

一生风韵见清标。

Lot 014

王震 无量寿佛

立轴 设色纸本 122×54cm

题识:壬戌九月朔日白龙山人王震敬写

印文:王整大利 一亭父

简介:王震(1867年12月4日—1938年11月13日),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山主等,法名觉器,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买办。

(原作拍摄)

苍松挺拔枝叶茂,朝昏伴月不畏风。

碧绿覆荫迎酷暑,身披自纱寒中情。

雄鹰傲然树颠立,逐物寻猎心不惊。

俯视大地目千里,展翅翱翔任我行。

Lot 015

陈大羽 松鹰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8×68cm

题识:丙寅秋月大羽戏笔

钤印:陈大羽

简介:陈大羽(1912年—2001年)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陈大羽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

自由与纯粹的一生

陈大羽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画风的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他特别善于运用浓墨与浓彩,创造出墨与彩交织融合的鲜明视觉效果,使得画面开合之间充满张力,引人入胜,同时,他的篆刻艺术也颇具造诣,为画作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陈大羽《松鹰图》 局部图

陈大羽,这位广东潮阳走出的艺术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绘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擅长大写意花鸟画,更在书法和篆刻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以雄鸡题材的作品最为人所称道。他的作品风格雄浑豪放,笔墨酣畅淋漓,彰显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陈大羽《松鹰图》 局部图

陈大羽深知大写意花鸟需要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支撑。他的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齐等名家书风,在篆体和行草上既见传统,又见性格,书风豪迈沉雄,气势纵横驰骋,结体巧拙相济,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合为整体精神。

陈大羽《松鹰图》 局部图

陈大羽擅长将书法笔意融入绘画,通过浓墨与浓彩的对比强化视觉张力。其《松鹰图》中松树的画法兼具 吴昌硕 的浑厚与 齐白石 的生动,同时融入了个人对自然物象的提炼,形成了“爽朗奔放,浑厚雄健”的独特风格。鹰的形象被刻画得气势磅礴,既有传统写意画的意象表达,又体现了现代艺术对生命力的追求。

陈大羽《松鹰图》 局部图

该作品被认为体现了陈大羽对传统写意画法的革新,既保留了文人画“气韵生动”的核心,又通过墨色浓淡对比增强了画面张力。构图上采用传统立轴形式,但通过松鹰与山石的布局强化了“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展现了作者对空间经营的独到理解。

陈大羽《松鹰图》 钤印局部图

陈大羽的《松鹰图》延续了他一贯的豪放风格,通过浓墨与浓彩的结合,强化了画面张力。其笔触雄健有力,构图开合有度,充分体现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气势与力量感。

(原作拍摄)

善说不二法,

否认第一因。

Lot 016

赵朴初 书法对联

镜心 水墨纸本 86×24cm*2

题识:赵朴初

钤印:赵朴初鈢 无尽意

简介: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原作拍摄)

世有千金马,而无千金鹿。

鹿亦能挽车,不及马久远。

马鹿之为喻,人事榖不榖。

此盖当时谚,而见韩子录。

史载赵高事,有类夔一足,

二世固可欺,欺之宜有术。

何不示以诚,而以诈自暴,

是知定不然,虚喻掩实物。

盖指劣为优,或指奸为朴,

指非以为长,指瘠以为沃,

庸愚夸才智,恶臭当芳馥,

马鹿任混淆,云雨恣翻覆。

悠悠二千年,此类代相绘。

日人有詈言,其或由此出。

Lot 017

赵朴初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67×41cm

题识:一九七六年十一月朴初

印文:朴初

简介: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原作拍摄)

见尚书一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

事恐不可委行使耶?迟还具问,

亦以与尚书谘怀,今复遣吴兴也。

Lot 018

朱自清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90×26cm

题识:丁亥春朱自清学书

印文:朱自清

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作拍摄)

中国的文化要有根有源

——常沙娜

Lot 019

常沙娜 抽象设计稿

油画 38×29cm

题识:常沙娜1926.4

印文:沙娜

简介:常沙娜,1931年3月出生于法国里昂索恩(Le Saône)河畔,祖籍浙江杭州,满族,中共党员 ,工艺美术家、图案学家、艺术教育家、设计家,其代表论著有《敦煌藻井图案》《敦煌壁画集》《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常书鸿、吕斯白画集》《常沙娜花卉集》《织绣印染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等;主要设计作品有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建筑装饰设计、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赠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纪念雕塑设计,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墙面“春夏秋冬”浮雕装饰设计,参与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设计,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中国大饭店等工程建筑装饰设计。

(原作拍摄)

海水变桑田时,

吾辄下一筹,

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Lot 020

陈少梅 海屋添筹

立轴 设色纸本 101×33cm

题识:戊寅六月二十三日衡山陈云彰并识

印文:云彰 少梅

简介:陈少梅(1909年4月—1954年9月)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秀逸淡雅,清劲古朴

陈少梅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清劲的画风和深刻的内涵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他的山水画中,造型的意义尤为突出,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将自然的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在他笔下都仿佛有了生命,山势起伏跌宕,河水潺潺流淌,树木葱茏,云雾缭绕,这些自然元素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陈少梅《海屋添筹》 局部图

陈少梅的绘画语言十分强显,在运笔上,他强调节奏快速;在墨法上,他力求剔透玲珑;在造型上,他讲究方硬奇峭;在意态上,他注重清新明亮。在陈少梅具体行笔时既可取得水墨淋漓的酣畅效果,又使水墨的渗化较易控制,不致失去法度。他又喜用长锋狼毫,这种毛笔既有硬度又富弹性,以中锋勾勒,力透纸背,笔在手指捻动中迅走疾行,悬肘悬腕,或腕虚枕微悬,笔锋时藏时露,重按轻提,或一贯到底,或间有断续,勾皴结合,干湿浓淡一挥而就,神采气力皆在笔端毫锋,无半点迟疑。事实上,北宗山水以明快、挺拔,画面不作事后修饰,干湿、浓淡一遍完成为特点,强调线条的爽利。陈少梅为此开发出一种以中锋用笔勾砍皴皱,以行书节奏速度配合勾画轮廓的风格,主张一笔到位,沉着果敢,斩钉截铁。

陈少梅《海屋添筹》 局部图

陈少梅的山水画风格独特,既有北宗的刚劲,又有南宗的柔美,两者互为表里,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他的画作既有北宗的刚劲有力,又有南宗的柔美细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壮观的视觉效果,也有深邃的思想内涵2。他的笔墨处理非常讲究,既简洁明快,又富有变化,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表现出山水的不同质感和层次感。

陈少梅《海屋添筹》 局部图

陈少梅是卷,在笔墨构成上,用笔精严而无匠工之气,墨色清雅秀润而不流于巧妍俗媚;意境格调上,关注诗意化的情境和人物的气韵风神。线条刚劲飘逸,形神生动,衣纹遒古,高古游丝,体现了元代人物画的清丽流畅之风,运腕行线之功力深湛。神兽腾跃,祥云氤氲,秋水迥波,细浪漂漂,弥漫着远离尘世,神秘肃穆的气息。

陈少梅《海屋添筹》 局部图

陈少梅的绘画实践,可谓异军突起,堪称北宗山水式微三百年后复兴之代表,体现了北方山水画坛冲破南北宗局限、师法两宋的辉煌成果。陈少梅绘画的成功扭转了对传统的偏狭理解,促进山水画以更大范围继承与借鉴传统,取法南宗也是一条道路,而效仿北宗也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何延喆先生提出,“对陈少梅的画风,可以‘北骨南风’来概括,艺术面貌渊穆清华,北骨南风互为表里,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

陈少梅《海屋添筹》 局部图

陈少梅的艺术生涯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后世的宝贵财富。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实质,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启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静止的图画,更是一段段流动的音乐,一首首抒情的诗篇,让人在观赏之余,不禁沉思遐想。

陈少梅《海屋添筹》 钤印局部图

陈少梅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更在于他通过这种风格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活态度和宇宙观念。他的画作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和宇宙的奥秘。

(原作拍摄)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雎盱。

Lot 021

吴作人 游鱼图

镜心 设色纸本 71×41cm

题识:一九八三年初秋作人于京西郊花园村

印文:吴

简介: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从师徐悲鸿先生,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原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Lot 022

钱绍武 观音像

雕塑 13×15×66cm

简介:钱绍武(1928年—2021年6月9日),江苏省无锡人,雕刻家、画家、书法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擅长雕塑、绘画、书法。

(原作拍摄)

我在油画技法运用方面,

比较注重发挥民族画风上流畅的特色。

——关良

Lot 023

关良 帆船

油画 50×36cm

题识:关良

简介:关良(1900年12月30日—1986年11月28日),字良公,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中国画大师。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职。关良是中国近现代画坛风格独特的艺术大家与艺术教育家。他是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传统水墨画的画家,其水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影响也最大。

(原作拍摄)

万壑风生成夜响,

千山月照挂秋阴。

Lot 024

吴湖帆 万壑响松风 百滩度流水

立轴 水墨纸本 71×46cm

题识:丙子冬至吴湖帆

印文:吴湖帆 倩庵画印

简介:吴湖帆(1894年7月2日—1968年8月11日),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锦绣奇峰,秋岭横云

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后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然骨法用笔,渐趋凝重。

吴湖帆《万壑响松风 百滩度流水》局部图

他擅画山水,亦擅绘花卉,兼工书法。其山水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融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体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张大千曾将他誉为“民国画坛第一人”。

吴湖帆《万壑响松风 百滩度流水》局部图

吴湖帆以其雅腴灵秀、清韵缜丽的画风自开面目,称誉画坛。他的青绿山水画,设色堪称一绝,不但清而厚,而且色彩极为丰富,其线条飘逸洒脱,正所谓含刚健于婀娜之中。吴湖帆在创作山水画时,将色彩与立意、构图、运笔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体现,表现出色彩与其他元素的高度和谐,达到清新雅致、笔墨滋润、色墨交融的艺术境界。因此,吴湖帆以其在山水画色彩表现和处理上的心得与技法,成为二十世纪最为成功的大家之一。

吴湖帆《万壑响松风 百滩度流水》局部图

吴湖帆的松树与赵孟俯的双松平远一画中的松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中景画一巨岩,岩下多碎石,岩上密林茂盛。巨石之疏与碎石之密恰到好处的将画面的虚实布局安排得十分妥帖。不论大小山石吴湖帆均用披麻,解锁皴写出,笔力遒劲又不失潇洒,风雅。这全仰仗于其多年来鉴赏收藏书画的眼力与勤于练笔的功力。

吴湖帆《万壑响松风 百滩度流水》款识钤印局部图

一代宗师吴湖帆,会书法、善画画,亦擅于鉴藏,既由赤子走向辉煌,亦从巅峰坠落谷底。因此有人评论,他最好的时代应是在民国,以家族基业为本,江南文化为基,广结朋友雅集,传授入门弟子,活在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文人后花园”。

Lot 025

吴湖帆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79×48cm

题识:吴湖帆识

印文:吴湖帆 倩庵画印

简介:吴湖帆(1894年7月2日—1968年8月11日),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Lot 026

董寿平 菊花两帧

镜心 设色纸本 68×45cm*2

题识:董寿平

印文:董寿平 寿平书画

简介:董寿平(1904年—1997年),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原作拍摄)

象牙筠簟碧纱笼,绰约佳人睡正浓。

半抹晓烟笼芍药,一泓秋水浸芙蓉。

Lot 027

谢稚柳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83×45cm

题识:戊午冬日壮暮堂稚柳

印文:稚柳 壮暮翁

简介:谢稚柳(1910年5月8日—1997年6月1日),原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诗人,被誉为“中国当代画家中的半个大师”。

Lot 028

刘继卣 董寿平(合作) 猴趣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66cm

题识:戊午秋月于京华继卣补猴 寿平写松

印文:刘继卣印 董寿平画

简介: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曾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董寿平(1904年—1997年)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原作拍摄)

咆哮一声震崖㟧,曰为狮子何卓荦。

百兽见之遁且却,象犀虎豹狸与貉。

Lot 029

刘继卣 声威震大千

立轴 设色纸本 45×35cm

题识:辛酉春继卣

印文:继卣之印

简介:刘继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连环画艺术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动物画、人物画一代宗师。曾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笔墨简淡,意境深远

刘继卣笔下的狮子以雄浑气魄与精湛技法著称,其作品通过夸张的动态构图、中西融合的笔墨语言及象征性立意,展现了猛兽的威严与生命力,堪称近现代动物画中的典范。

刘继卣《声威震大千》 局部图

刘继卣的狮子画作以“笔所未到气已吞”的豪迈气魄著称。他突破传统写意笔法的束缚,采用狼毫散锋干笔,侧锋挥扫如疾风骤雨,长线条风驰电掣,形成“风樯阵马”般的视觉冲击。

刘继卣《声威震大千》 局部图

刘继卣善用大胆奇崛的构图强化猛兽气势。他常让狮子占据画面一半以上空间,甚至超出画框边缘,如《双狮图》中,雄狮以俯冲姿态占据整个画面,杂草以淡墨轻描为衬,形成“铺天盖地”的视觉张力。这种处理方式使狮子仿佛随时可能跃出画框,与画外空间浑然一体,暗合中国传统园林“步移景异”的审美理念,引导观者在方寸间完成审美游历。

刘继卣《声威震大千》 局部图

刘继卣的狮子造型夸张而不失真实,结构严谨却充满灵动。他通过几何形体概括狮子动态,如以三角形表现头部,弧线勾勒脊背,使猛兽既具雕塑般的稳固感,又充满运动节奏。更值得关注的是,他赋予狮子拟人化情感——或昂首咆哮展现王者风范,或低首凝视透露出沉思,这种表达拉近了观者与动物的距离,使作品兼具艺术感染力与观赏性。例如连环画《武松打虎》中的老虎,其凶猛与武松的英勇形成对比,正是通过动物神态与人物情感的呼应实现的。

刘继卣《声威震大千》 钤印局部图

刘继卣的狮子画作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展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他晚年抱病创作的《双狮图》,以雄狮象征中华民族的“神力无比”,并将作品无偿捐献国家,题字“中国画要为民族文化争辉夺彩”,体现其艺术追求与家国情怀的统一。这种将个人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立意,使其狮子画作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经典符号。

刘继卣的狮子画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融合中西的技法创新,如劈笔皴与墨色融合渲染法,为动物画创作提供了新范式;其“以形写神”的造型理念,影响了当代画家对动物神态的刻画方式。作为“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他的狮子形象通过连环画、邮票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几代人心中的艺术记忆。

(原作拍摄)

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

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

Lot 030

唐云 仿八大山人写意

立轴 水墨纸本 88×49cm

题识:杭人唐云时在羊城甲子冬日

印文:唐云私印

简介:唐云(1910年—1993年)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笔下有繁花似锦

在近现代海派书画中,唐云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唐云幼时喜好书画,二十余岁便因画得名,名震杭城,被誉为“杭州唐伯虎。”近三十岁时拖家带口来到上海,并在上海为书画艺术奋斗了他的一生。

唐云《仿八大山人写意》局部图

唐云作画,以酒助兴,常是一杯入肚,精神倍增;两杯下去,灵感倏至;二杯过后,技痒难挠,于是攘臂搦管,腕走龙蛇,气力相合,心手相应,笔过彤显,形具神全。正值作品即成,观者动容之时,他却停下笔来,点燃烟斗,在作品面前反复审度,再三斟酌,或再作精心晕染,或束之高阁,或将画揉成一团,弃之不惜。

唐云《仿八大山人写意》局部图

唐云有一个“药城”的名字。对这个名字,世人作过许多猜测,有的认为他幼年多病,经常以药为伴;有的猜测是他的家庭开了一爿参药店,他生活于“药城”之中,故取此名。郑重先生曾将此问题向唐云请教,唐云先生说:“我所画的花草,有许多都是药材,像荷花、菊花、梅花、竹子、芦根、万年青、石榴、枇杷等等。

唐云《仿八大山人写意意》局部图

唐云画中的“药味”是很浓的。在花鸟画中,他除了画那些中国画的传统题材,还画那些和群众生活密切,而又不为一般画家所画的题材。油茶生长在山野之间,画家很少能看到它,即使看到了,恐怕也很少去描绘它的英姿。

唐云《仿八大山人写意》 款识钤印局部图

在创作上,他主张“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尤其最后画龙点睛似的收尾,更不可忽视。他曾说现在有的画家爱搞即兴工作,有的是没有功力可言的。“真正搞创作不是这么搞的。从题材、生活经历、笔墨、神韵几方面,都要经过反复思考的。”

(原作拍摄)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Lot 031

钱松喦 梅园新村

立轴 设色纸本 67×34cm

题识:钱松喦谨制

印文:钱 松岩

简介:钱松喦(1899年—198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杨巷镇湖墅村,又名松岩、松喦,曾用名喦庐主人。是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品被认为是重要的江南文化符号。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原作拍摄)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颜。

Lot 032

田世光 报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68×44cm

题识:田世光写

印文:田世光 公炜

简介: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Lot 033

萧淑芳 报春

立轴 设色纸本 49×29cm

题识:二零零二年初春画柱顶红萧淑芳

印文:萧淑芳印

简介:萧淑芳(1911年—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会长。

(原作拍摄)

礼乐文章

Lot 034

伊秉绶 礼乐文章

镜心 水墨纸本 121×29.5cm

题识:乙亥春即日汀州伊秉绶

印文:秉绶印鈢 东阁梅花

简介:伊秉绶(1754年—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师戴联奎,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Lot 035

崔子范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65×45cm

题识:子范

印文:崔

简介:崔子范(1915年—2011年)曾用名崔尚治。山东莱西人。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

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须相见向中途。

惊鸿瞥过游龙去,漫恼陈王一事无。

Lot 036

高马得 洛神

托片 设色纸本 177×48cm

题识:马得于南京四明山

印文:马得 高

简介:高马得(1917年-2007年),是中国著名国画画家,以戏曲人物画创作闻名,被公认为“三大戏曲人物画大师”之一 。他自六十年代起专注于戏曲人物画,笔墨简练洒脱,作品生动传神且充满趣味性。其代表作《西厢记》系列画作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部分作品被收录于《世界里的中国》画册 。生前曾任金陵画院院长,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7年逝世后,其艺术风格由其子高多继承。

Lot 037

周京新 人物四条屏

立轴 设色纸本 137×33cm*4

题识:二零零八年京新画

印文:周京新印

简介:周京新,1959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通州。担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美术系副主任,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作拍摄)

去为艺术跋涉,去释放自己

——尹朝阳

Lot 038

尹朝阳 人物

油画 66×52cm

题识:朝阳2006年10月

简介:尹朝阳,1970年生于中国河南南阳,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伦敦。

(原作拍摄)

音诗之美的创造

——庞壔

Lot 039

庞壔 抽象画

油画 73×52cm

题识:壔1995

简介:庞壔,1934年8月生于上海,笔名庞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