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被称为抗血栓药中的“明星”药物——中美华东生产的吲哚布芬片(引朵®)。
一、吲哚布芬片的药理作用强大
1. 出色的抗血小板作用
吲哚布芬片(引朵®)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它与大家熟知的阿司匹林有相似之处,都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的活性,进而阻断血栓素A2的合成。但不同的是,吲哚布芬片(引朵®)对受体的抑制过程是可逆的,而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这一特性使得吲哚布芬片(引朵®)的胃肠道等相关不良反应大大减少。此外,吲哚布芬片(引朵®)还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同时,它能降低血小板腺苷三磷酸、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3和血小板因子4以及β-血小板球蛋白水平,有效减少血小板黏附[1]。相比之下,吲哚布芬片(引朵®)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加全面。
2. 显著的抗凝作用
吲哚布芬片(引朵®)能够降低血小板因子3和4水平,阻止肝素-抗凝血酶Ⅲ-凝血酶三元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凝血及抑制血栓的作用。
3. 其他重要药理作用
吲哚布芬片(引朵®)还具备舒张血管的作用,并且能抑制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和活性[2]。要知道,体内TF的过量表达可能与急慢性炎症发生血栓并发症有关。所以,吲哚布芬片对高凝和炎症并存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二、吲哚布芬片的广泛适应症
1. 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
对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吲哚布芬片(引朵®)有着显著的疗效。它具有抗血小板兼顾抗凝的作用,为需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抗凝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而且,吲哚布芬片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风险更小,安全性更高。
2. 预防血栓形成
(1)对于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移植血管术后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引发间歇性跛行等血栓栓塞高危人群,吲哚布芬片(引朵®)在抗血小板的同时发挥抗凝作用,具备二级预防的功效[3]。
(2)在预防血液透析血栓形成方面,吲哚布芬片(引朵®)因其多途径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还能够降低血小板的黏性,维持血管的通畅,较传统血小板抑制药物预防血栓作用更为显著[3]。
(3)它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
3.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应激氧化、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更高。而吲哚布芬片(引朵®)可以改善凝血功能及微循环,有效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缺血事件的风险。
4. 难治性肾病的新希望
肾病综合征常常合并血栓形成,一旦确诊后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研究发现,吲哚布芬(引朵®)还可减轻肾纤维化及尿蛋白,有潜在的肾保护作用[4]。
三、吲哚布芬片的优势与地位
综上所述,吲哚布芬片(引朵®)药理作用较为全面,兼具抗血小板和抗凝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2017 年,吲哚布芬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8 年,又被纳入国家基药目录。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中美华东的吲哚布芬片(引朵®)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成为国内首家。这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吲哚布芬片作为抗血栓领域的一颗“明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 Fuccella LM, Corvi G, Moro E, Pogliani E, Tamassia V, Tosolini G. Pharmacokinetic,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dynamic study of indobufen (K 3920), an inhibitor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fter a single dose in man. Eur J Clin Pharmacol. 1979 Jun 12;15(5):323-7. doi: 10.1007/BF00558435. PMID: 456403.
[2] 吲哚布芬舒张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8期 997-999页.
[3] 张成梅,尹志圣,武传涛,等.吲哚布芬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12):37-41.
[4] 张卓,严华姿.吲哚布芬片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106-108.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6.041.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