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学庆

2025-04-14 10:07:29   来源:今报在线

海藻润田大爱无疆 ,双轮驱动千村万户

——记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学庆

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学庆,自2021年创立公司以来,始终以“科技兴农”为核心战略,专注于海藻肥的研发与推广业务。他带领着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和全产业链布局,为盐碱地改良、作物抗逆减灾、化肥减量增效等农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本文从技术研发、问题解决路径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系统解析张学庆及其团队是如何以海藻肥为支点,推动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海藻润沃野   科技铸匠心

当今农业科技的星火正以前所未有的燎原之势,面对土壤退化、资源约束等全球性挑战,张学庆以战略家的眼光和科学家的执着,带领着团队深耕海藻肥研发领域,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以专利技术为帆,以工艺创新为桨,精心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在实验室里,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海藻寡糖酶解装置”(专利号ZL 2022 2 3079401.X)与“一种海藻寡糖制备用破碎装置”(专利号ZL 2024 2 0538208.8)正演绎着现代科技的魔法。通过精准调控酶解反应条件与物理破碎效率,海藻活性物质的提取率实现了质的飞跃,纯度突破了行业天花板,为肥料增效筑就了坚实的根基。这不仅是工艺的革新,更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性突破——如同将大海的馈赠凝练成精准滴灌的“绿色密码”。

在盐城的试验田里,“有机无机复混肥+海藻小分子糖”模式正书写着丰收的传奇。基肥的深厚滋养、追肥的及时补给、叶面喷施的精准调控,三者协同演绎着现代农业的协奏曲。在化肥减量20%的同时,产量激增8%~12%,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海藻寡糖作为“植物营养调控大师”的卓越功勋。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黑龙江大庆苏打盐碱地,这项技术更创造出pH值从10.5降至9.0以下的生态奇迹,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焕发出新生,土壤有机质含量跃升至1.3%。

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与重庆交通大学微植物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构建起了“实验室-田间-市场”的创新闭环。在扬州大学、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试验田里,“海藻博士”叶面肥正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周期的关键节点,从拌种到拔节孕穗,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定制化配方的“16-5-9”有机无机复混肥,更像是一位智慧的“营养师”,为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量身定制生长方案。

当海藻寡糖遇上微生物菌剂与炭基肥,一场关于土壤健康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微生物土壤改良+含海藻抗逆增效有机无机复混肥+海藻博士中量元素肥”的综合技术模式,不仅实现了养分精准释放,更激活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机。这恰似为土地注入了“免疫系统”,让作物在抵御病害、适应逆境时多了一份底气。正如农业农村部的专家所言,这些创新实践正勾勒出“科技支撑—产业升级—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图景,为农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站在新起点回望,张学庆团队的足迹已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盐碱地到红壤区,从试验田到生产基地,每一粒海藻肥都承载着科技兴农的初心。展望未来,随着“十四五”国家级海洋生物肥料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源自海洋的绿色革命,必将书写更加壮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甘露润旱田   褐藻抗寒霜

张学庆始终将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带领着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犁,以产品迭代为铧,在盐碱地治理、灾害应对、化肥减量等农业痛点领域深耕细作。他们以专利技术为支撑,通过“有机无机复混肥+海藻小分子糖”模式,在盐城市射阳基地实现了土壤盐分从3%~4%降至0.8%的适宜水平,水稻亩产提升8%~12%,专家组评议认为该技术“较对照增产效果显著,建议全国范围示范推广”。更令人瞩目的是,团队与大庆市农业部门合作研发的“微生物肥+控释肥+海藻寡糖”组合技术,成功地将pH值超10的盐碱地改良为沃土,种植“龙稻202”实现亩产800斤的历史性突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50%,创下了东北黑土地改良的生态奇迹。

在灾害防治领域,海藻寡糖制剂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东台市四灶镇农户韩安根的稻田因误用农药濒临绝收,团队紧急施用“海藻博士”叶面肥配合有机肥追施,通过激活作物根系的活力、修复土壤生态,最终实现了正常产量,成为了精准农业的生动注脚。在安徽合肥的试验田中,该技术更在干旱的胁迫下实现了亩均增产8%、增收150元的双重效益,验证了海藻寡糖通过调节植物激素合成基因、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的抗逆机制。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团队与中化MAP合作研发的数字化种植平台,将海藻肥应用技术辐射至全国25个省份,实现了“实验室数据-田间管理-市场反馈”的闭环。在上海馨祥农机合作社,“海藻博士拌种+种肥同播”模式通过减少20%的化肥用量、增加110斤/亩的增产效果,验证了海藻多糖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养分缓释能力的独特优势。而在浙江嘉兴西塘的复垦项目中,使用海藻肥的水稻亩产达1458斤,土壤有机质提升至2.3%,为“退林还田”工程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耕地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这些创新实践勾勒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正如雷力集团30年深耕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研发的历程所示:从酶解技术突破到双寡糖产品体系,从单一盐碱地改良到抗逆综合解决方案,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书写着“大海馈赠赋能绿色农业”的传奇。当海藻肥遇上数字化农业,当专利技术融入田间地头,这场源自海洋的绿色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现代农业的生态图景。

标准引领行业新篇   科技筑梦赤子丹心

张学庆不仅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耕农业生态建设,通过创新公益模式、产业链整合与品牌赋能,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全场景的共赢生态体系。2023年6月,面对盐城瓜农朱世和因暴雨灾害导致的10万斤西瓜滞销危机,他迅速联动上海各界资源,创新性地启动“朋友圈+企业团购”立体化助农网络。不仅通过全员营销和个人社交圈发起紧急救助,更在仓储物流环节突破难题——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协调企业提供免费厂房作为临时仓储,发动员工和客户组成“送瓜志愿队”,私家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送货,外地订单通过快递直达杭州、无锡等地。一周内实现了滞销西瓜全部售罄的奇迹,精准挽回了经济损失10万元。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企业担当,更催生了“公益助农西瓜团购群”的常态化运营机制,通过与上海市青浦区农业部门的深度合作,搭建起优质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形成“技术助农+市场助农”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技术研发领域,张学庆始终坚持“实验室到田间”的双向奔赴。与扬州大学共建的“海藻叶面肥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多年多点试验,系统性地验证了海藻肥在提升作物抗逆性、增产提质方面的显著效果。数据显示,添加海藻提取物可使尿素施用减少氨挥发40.1%~43%,小麦玉米轮作试验田追施纯氮量减少39%,氮素利用率提高11.8%~17.9%。其合作推广企业盐城农益惠公司更是以全产业链思维,整合烘干、仓储、育秧等关键生产环节,创新推出“农资配供+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了农户30%以上的生产成本。

标准化建设是行业升级的关键。公司主导制定的《海藻寡糖叶面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多项企业标准,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以科学指标推动肥料配比的精准化发展。例如,海藻酸类肥料通过形成网状结构吸附中微量元素,实现氮磷钾利用率提升10%~30%,同时改良土壤pH值0.5以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95%~2.51%。这种“技术+标准”的双轮驱动模式,使企业获评了“2024年度CIS特肥匠心品质品牌”,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从盐碱地改良的生态实践,到灾害应急的公益响应,张学庆始终以海藻肥为支点,构建起涵盖土壤修复、灾害救助、产业升级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其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土壤退化、减产减收等传统农业难题,更通过“科技+公益+产业”的三维联动,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持续动能。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上海思卫特正以全球化视野,探索海藻肥在碳中和农业中的创新应用——在哥斯达黎加马铃薯种植中减少化肥使用30%的同时实现了增产64.7%,在辽宁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中提升产量8.41%,其有望在全球农业绿色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