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璞玉,律师,女,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刑事业务部主任,前省级优秀公诉人,2025年新年伊始,律璞玉律师已经收获了两起案件的辩护胜利,一起成功去黑,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无罪辩护成功。这是律璞玉律师成为一名刑辩律师的第九年,却已是她从事刑事法律事务的第十九年。四十余载春秋,从青丝到华发,正是那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些深夜研读法条的孤灯,那些法庭上与公诉人针锋相对的激辩,那些为当事人奔波千里收集证据的疲惫,最终都化作今日站在辩护席上的底气——天道酬勤,感谢过去十九年不断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自已。
在法治的长河中,刑辩律师宛如那执剑的勇士,以热爱为刃,披荆斩棘;以专业为盾,守护公正。他们的修行之路,既充满挑战,又饱含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专业,是刑辩律师手中坚不可摧的盾牌。刚辞职那两年,因为处于禁业期,律璞玉律师只能在幕后指导办案,获得了大量的没写自己名字的成功案例,几乎指导的每件案件都大获成功。有获得无罪判决的,有直接撤案的,有大幅度减刑或者“掐期判”的。她把成功经验整理出来,写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使我迅速在刑辩圈崭露头角,“一颗刑辩新星冉冉升起”。很多人直接把律璞玉律师提到的辩护要点用在自己的案件上并大获成功。她也活跃在大成讲师团、庭立方、无讼、法律名家讲堂、智合和行为法学会的刑辩实务课堂上,逐形成渐了接地气、讲干货的鲜明的个人风格。疫情期间,我将几年间撰写的专业文章和辩护工作整理集结,出版了刑事辩护思维与实务技能系列《博观约取》《无罪辩护》两本书,这两本书获得了很多知名刑辩同仁的高度评价。
专业,是一切的基础;深耕,是穿透迷雾的利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刑辩律师若想在复杂的法律迷宫中找到正确的道路,就必须聚焦某一领域,深入研究相关法律知识。“就像激光聚焦后的瞬间爆发力好过太阳,当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某一领域时,便能在关键时刻为当事人提供更有力的辩护。”靠专业文章、讲课、出书夯实了执业基础和专业名气之后,经常会有同行拿着案件来向律璞玉律师咨询。“绝大多数时候我都能从他们束手无策的案件中发现重大问题、核心辩点,帮助他们取得他们原本不敢奢望的结果。”律璞玉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拥有高度的自信。这首先是十年公诉人生涯中上千件案件的磨砺造就的能力,更是转型后专门研究了上几千件无罪、改判案件,深耕刑事辩护专业技能的结果。“没有这些基础,没有经过一万小时定律的刻意练习,给你一把显微镜,恐怕你也难以发现案件中其实特别明显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刑辩律师,但通常基于对自己人品操守的肯定。但仅有人品操守,不一定能办好案件。专业和敬业,是优秀刑事辩护律师的一体两面,不可或缺。
专业是负责的基础。专业到“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找辩点如探囊取物”。作为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你要对案件(至少是常见案件)当中所有核心问题有敏锐的判断。当事人和委托人来委托你的时候,你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梳理出案件的核心问题,再进一步,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重要问题。很多年前我参与办理的一起制造毒品罪死刑复核案件,案涉八人,两人被判处死立执,有三十几本卷宗,我看完卷宗之后当晚写出了十几页的辩护词,主要针对的是案件当中的程序问题。这些程序问题是相当明显和明确的,但此前几个诉讼阶段的几十位辩护律师从来没有指出过。最终这个案件的两名被告人都没有被核准死刑。还有一个案件,我接手后发现案件事实、证据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争议,但存在定性上罪与非罪的明显问题。当事人在我之前更换过若干个辩护人,都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当事人和委托人可能只是觉得自己是冤枉的,但是在法律上在司法程序中如何向世人证明、释明自己究竟冤枉在哪里,他们通常是懵懂的。这就是刑辩律师存在的意义。
2018年开始,随着名气的提升,刚过禁业期,律璞玉律师亲自承接的案件要么全国瞩目,要么地方重视,基本上都是全国范围内的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很多案件会有一些前人没有关注或系统研究过的个性化的新问题,这考验的是辩护律师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专项研究并得出能够被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同的研究成果,服务于辩护需要。比如,2018年4月18日关于职务犯罪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我接手的案件涉及到这个解释当中首次规定的感情投资型受贿的追诉时效问题。经研究后,律璞玉律师将研究成果写成文章,核心思想就是该规定与以往规定有本质上的差异,属于准立法,不能适用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同步适用的基本原则。观点与最高人民法院刘晓虎著作中的相关观点是一致的。扫黑除恶初期,律璞玉律师接手了一件因追索高利贷被定恶的案件,我研究后撰写了一系列的相关文章,部分观点被司法机关采纳。几乎每个案件都有前所未见的问题,律璞玉律师这样的文章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
刑辩艺术,其难在“人”。难在说服那些带着偏见与质疑的法官,更难在用理性对抗人性的复杂。有些局有破解之道,有些案件恐怕谁来办也难以破局。但是专业和敬业的极至努力之下,我们就无愧于刑辩律师的尊荣和使命。说刑事辩护是门艺术,主要在于刑事辩护特别考验刑辩律师在办理不同案件时的应对上的细微的差异和调整。法律人学的用的都是同一套法律体系,遵循同样的规则,如果专业水平相当,其实不应该得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的。但是每个“法律人”的专业功底和认知水平都是有局限的,攻克案件当中的专业问题是基础,攻克办案人才是关键。“不同的律师有不同的沟通风格。与法官沟通时,我从不兜圈子,证据有问题就谈证据问题,法律适用问题就找足法条、配合典型案例。用最简洁的语言打破信息差。”说服的本质是“吸引-打动-说服”的循环——而刑辩律师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向司法公正递上的“邀请函”。“但是人都是很主观的。司法人员跟律师一样,理论上你应当指望他们都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但结合个体特征后,素质其实都是参差不齐的。一个事情不在他的认知里,你是没法讲道理的,沟通和说服的难度就在这里,其艺术性也在这里。”
专业与敬业,不需要花哨的太多技巧,唯其本身而已。发乎中、形于外。一篇篇专业的法律意见,一次次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入情入理的沟通,才是引发法律共同体共情的桥梁。“我们刑辩律师常常一边感谢成功案例中司法人员的勇于担当,一边对更多的麻木和司法惯性深恶痛绝。其实刑辩律师常年累月日复一日浸淫在辩冤白谤的路上,也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保持勇气和担当,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为蒙冤者呐喊;我们也更需要警惕自己的麻木和不尽职,因为我们比一般一线司法人员接触到的冤假错案要多得多。我近几年办理的案件,成功的是极少数,失败的是多数。每起案件都是我心底的伤,总是会隐隐作痛。很多刑辩律师都有泪撒法庭的经历,我也是这样。我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不惑不是无动于衷,不惑是直面现实,但仍然保持真性情,并且临深履薄地把案件办到极致。我在《无罪辩护》一本中也披露了我一些失败的案件,我不怕接受专家、同仁的审视。这些案件都时刻提醒我要杜绝职业麻木。刑辩律师们却是蒙冤受屈者最后的希望,是司法公正的警报灯,刑辩律师若没有‘永远年青,永远热泪盈眶’的共情力、感染力,没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一双还能流泪的眼睛,就不可能去全力以赴,时刻检视自己的工作。只有像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案件一样上心,才可能‘穷尽一切手段去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没有临深履薄的敬畏心,就不可能深耕专业、躬身力行。共情不会蒙蔽理智,麻木才会导致懈怠塞责。”
“刑辩律师要想保持比较高的专业度,还必须要永远保持谦虚,不能自大自满。案件复杂多样,各地有各地的司法习惯。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关注前辈、同行们的成功经验,反复琢磨用最适合的方式去实现沟通和说服的目的,才有能力全力去争取一个好结果。虽然好结果常常可遇不可求,但起码能把问题论证清楚,辩护的各个环节都不留存遗憾。”
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绝望。刑辩律师的修行,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正义的坚守。坚守正义,为被告人据理力争,让蒙冤者早日昭雪,让犯罪者罚当其罪,是每一个刑辩律师的使命。2022年,律璞玉律师离开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与张雪峰律师等挚友同仁一起创办了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并担任泽亨刑事部主任。“在大咖云集的北京,我这个刑事部主任是很有压力的。但是,在办案的专业度和责任心上,我自信不输于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坚持学习、努力精进。没有人是全知全能。在办案这件事上,我不能承诺结果,但我可以承诺我的专业和敬业”。
前路漫漫仍需上下求索。热爱让人不惧艰险,专业让人无惧质疑。律璞玉律师心中装着对生命最朴素的敬畏,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灵,保持对良知和责任的敬畏,继续在对抗中守护微光,在说服中传递温度。二十年磨一剑,她将继续风雨兼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