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晓丹、朱熙君
春潮涌动,使命催征。3月4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后,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迅速行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围绕“真心敬老、真诚学老、真情为老”为主线,在服务保障军队离休干部和遗孀健康颐养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深学细悟把握精神实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应用’等方面,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在专题学习动员会上,所领导带领全体人员逐字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涉军内容。通过建立“班子领学+支部研学+小组督学+个人自学”的学习机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会精神,特别是关于“银发经济”、“智慧养老”等部署要求,结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社论,深入领会两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强化“服务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
针对部分高龄老干部行动不便的情况,该所积极开展“送学上门+送服务上门”双联动。工作人员杨阳带着新编印的“大字版”《两会精神学习手册》走进102岁老干部钱如初家中,一边递上资料一边解读:“钱老,今年报告特别提到要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咱们所的智慧养老平台设施正在进一步升级完善,很快就能正常使用了。”钱老抚摸着清晰醒目的文字说:“党和政府始终把我们老战士放在心上,我这老兵也要带头好好学习,继续发光发热!”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温度
走进该所康养中心,一〇〇医院中医专家正在为老干部进行春季养生把脉问诊。这是该所落实两会提出的“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要求,转化为精准服务老干部和遗孀的具体行动。 针对他们进入“两高期”的实际,联合体系医疗机构打造的“医养结合”新阵地。通过建立"1+N"健康管理机制,门诊部1名医生或护士对接N个保障团队,为高龄老干部和遗孀建立“一人一策”健康档案,对血压、血糖、血脂、心率等指标实现动态监测。协调周围医院开通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定期开展上门巡诊、心理疏导,确保他们“小病不出所、大病有保障”。针对老干部反映的“听力障碍影响组织生活参与度”等问题,迅速启动“听见幸福”专项行动。门诊部主任张继春带着专业团队,为三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干部适配了新型助听器。“现在听党课看新闻再也不费劲了!”百岁老兵钱巨胜说:“你们把‘烦心事’,办成了‘贴心事’!”
在生活保障上,该所推出“订单式”服务,围绕老干部和遗孀日常生活需求,引进超市、理发、足疗、按摩、保姆、钟点工和清洁工等服务项目,每周一三五,间隔时间,根据他们提出的“订单”需求,进行精准服务和送货上门。95岁的董阿姨说:“所里想得太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安心又舒心。”
凝心聚力共绘发展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该所党委将贯彻两会精神与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启动“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提出“三个一”目标:打造一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完善一套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出一批品牌化服务项目。新建的门诊部、文体活动室、生活保障中心即将投用,配备学习娱乐、智能健身等多个功能区;与体系保障医院共建远程诊疗系统,让老干部和遗孀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升级完善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安全预警、服务呼叫等多功能的联动。
“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既要‘身入’,更要‘心至’。”该所领导表示,将以两会精神为帆,以老干部需求为舵,持续推进“政治上关心、生活上贴心、健康上细心、精神上暖心、保障上尽心”为主题的“五心”服务工程,在落实待遇保障、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作用发挥平台上持续发力,让每位老同志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时代荣光。
春风又绿江南岸,姑苏城中暖意浓。苏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全体工作人员正以奋进之姿,将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服务老干部和遗孀的具体行动,以更温暖的举措、更前沿的科技、更扎实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华彩篇章。
来源:苏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