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一头连着民生民心,一头系着生态文明。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以打造“一生长乐”幸福品牌为抓手,加快落实殡葬改革政策,满足民众期盼,以有力举措、坚定决心投身殡葬改革实践,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美丽福州长乐奠定坚实基础。
铁腕整治违建坟墓
守护青山绿水
福州市长乐区将违建坟墓整治作为殡葬改革的关键任务,以坚定决心打响“青山保卫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部署,制定《福州市长乐区开展违建坟墓整治成果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成立高规格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严密组织体系,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在摸排整治工作中,区民政局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加派人手、运用无人机技术等手段,对“三沿六区”可视范围、水源保护区、长乐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摸排发现的违建坟墓,通过平毁拆除、覆土深埋、迁移绿化,让青山重现翠色。
各乡镇(街道)也积极行动形成强大整治合力,营前街道创新建立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各村(社区)主干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包片干部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层层压实。
街道带领护林员全面摸排违建墓地,分类施策开展整治,对主干道沿线违建坟墓优先处理,基本实现主干道沿线,无明显硬化坟墓。
同时,持续开展“回头看”行动,防止问题反弹。2023年底以来,营前街道共整治违建坟墓53座、拆除新建违建坟墓15座,有效遏制违建坟墓蔓延势头。
鹤上镇同样毫不松懈通过强化会议部署,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同作战。
制定《长乐区鹤上镇国道G316沿线山体及重要通道周边坟墓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排查整治,已累计整治坟墓11台。
镇里还综合运用巡逻队巡山无人机巡查、安装监控探头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监控违建行为,巩固整治成果。
各乡镇(街道)持续强化违建坟墓整治,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殡葬新风,使文明、生态、节俭、绿色的丧葬理念深入人心。
完善殡葬设施建设
保障民生需求
殡葬设施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支撑,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福州市长乐区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和生命公园建设,不断完善殡葬服务体系。
福州市长乐区稳步推进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正联合区城投集团开展项目用地报批、殡葬设施专项规划以及村庄规划修编等前期工作。按照规划,2025年将分阶段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标等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预计投入大量资金,为群众提供更多生态、规范的安葬选择。
鹤上、金峰、文岭等8个乡镇(街道)也在加速推进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其中,鹤上公益性公墓预计2025年6月底前竣工,文岭、营前公益性公墓项目已申请专项债券,正在有序开展建设工作。
这些公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群众安葬压力,满足基本殡葬需求。
生命公园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创新举措,也在福州长乐落地生根。《福州市长乐区生命公园建设实施方案(1.0版)》已出台,罗联乡方厝村生命公园预计2025年5月底完成提升改造,并作为示范点在全区推广。生命公园集生态安葬、文化传承、休闲纪念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了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选择,让逝者安息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人文景观。
弘扬文明殡葬新风
培育时代风尚
文明殡葬,观念先行。福州市长乐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将文明殡葬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培育文明殡葬新风尚。
古槐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在敬老院、进山路口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约100张,悬挂横幅25条,利用LED屏滚动播放殡葬改革标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该镇还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解读殡葬政策,答疑解惑。在清明节、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组织各村值班值守并宣传文明殡葬理念,引导群众文明祭扫。
首占镇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上,通过村居微信群向全镇发布文明殡葬短视频、图文信息;线下,在乡镇集市、村委会设置16块宣传海报,利用各村LED屏滚动宣传,发放宣传单2800多份。
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文明殡葬倡议,鼓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群众转变殡葬观念,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据反馈,群众对文明殡葬的认知度显著提高,多数群众对殡葬改革倡议表示支持。
此外,福州长乐还在全区范围内利用清明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通过LED、广播、微信,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殡葬和祭扫方式,弘扬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将逝者骨灰统一有序安放到政府建设的殡葬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福州市长乐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运用“三问于民”工作法,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完善殡葬设施,深化宣传教育,推动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让文明殡葬成为新风尚,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