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农发行攀枝花市分行:金融活水润泽非遗传承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3-04 17:01:01   来源:今报在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部署,切实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攀枝花市分行主要负责人率队,携客户部主管、客户经理等组成专项调研组,以仁和区金沙江大峡谷非遗历史文化保护提升示范项目为重点,赴攀枝花市仁和区开展贷款项目现场检查与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项目核心区,实地考察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平台、迤沙拉历史文化名村、星空观测基地等重点工程,全面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运营成效,并就深化银政企合作、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聚焦生态文旅融合,打造峡谷新名片

调研组首站抵达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平台。作为攀西地区新兴的生态文旅地标,该平台依托险峻壮丽的峡谷地貌与金沙江奔腾不息的生态景观,打造集观景、摄影、科普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农发行政策性贷款的支持下,观景平台建设不仅完善了栈道、观景台、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还增设了非遗文化展示长廊与智慧导览系统,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深度融合。农发行攀枝花市分行主要负责人指出,该项目是农发行践行绿色金融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信贷支持,助力地方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据悉,项目自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4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实现增收。

守护非遗文化根脉,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在被誉为“中国俚濮彝族第一村”的迤沙拉村,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古村落修缮、非遗工坊运营及种植基地改造等情况。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完整保留了600余年历史的俚濮彝族建筑群与民俗传统。农发行信贷资金专项用于古民居修复、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建设及种植基地改造等,使村内20余处明清古建筑重焕生机,3项省级非遗技艺实现产业化开发,村落周边土地得到平整、调型及改良,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田间风貌,今年以来累计为古村落引入观光人流近30万人次。该行主要负责人强调,金融支持非遗保护,不仅要留住“形”,更要传承“魂”,该行将持续探索“非遗+产业”模式,帮助传统技艺走向市场,让文化传承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目前,村内已培育非遗工坊6家,吸纳就业120余人,开发的彝绣、苴却砚等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广泛青睐,生态农旅融合式发展在迤沙拉村再上台阶。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点亮星空经济蓝图

调研组来到海拔近2000米的星空观测基地。作为川滇天文科普示范项目,基地依托大峡谷纯净的地理自然环境,建成天文望远镜观测区、星空露营区及研学中心,成为攀西地区“天文旅游”的新引擎。项目负责人表示,农发行创新推出的“文旅+科技”综合服务方案,解决了项目初期建设资金缺口,企业利用资金引入智慧管理系统、星空露营及周边农田果蔬直供等服务,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吸引各地天文爱好者前往研学打卡、休闲娱乐,今年以来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国企实体经营的现金流,赋予传统天文科普旅游以新的价值和意义。

在与项目建设运营方交流时,该行主要负责人总结指出,该项目贷款自审批以来,已累计获投2.2亿元,此次调研能直观感受到,政策性金融与地方特色资源的结合,释放出的巨大乘数效应。下一步,该行将围绕“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持续加大对非遗保护、生态修复、农旅融合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更强动能。

此次现场调研既是对前期合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银企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攀枝花市分行将始终秉持“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乡村热土,绘就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张希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