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如轻纱般温柔地覆盖青州古城,上元节的魔法悄然降临。十字路口的老槐树抖落了冬日的积雪,枝头挂上了第一盏红灯笼,仿佛八百年前范仲淹提笔写下《岳阳楼记》时,那盏温暖的油灯再次点燃,瞬间唤醒了整座城市的欢腾。灯笼的红光映照着青砖黛瓦,古城的每一寸肌理都在这一刻苏醒。
南阳河两岸,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宛如天上的星辰纷纷坠落人间。巧匠们用竹篾扎成的龙凤灯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剪纸艺人用鲁缟剪出的十二生肖灯在暮色中投下斑斓的光影。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盏数丈高的“云门献寿”走马灯,寿星手持蟠桃,在光影流转中衣袂飘飘,仿佛真的要从《云门山石窟》的壁画中走出,为人们带来吉祥与祝福。
状元街上,锣鼓声骤然响起,二十四面牛皮大鼓在寒风中震天动地。身着赭黄短打的汉子们挥舞鼓槌,鼓点如黄河春潮般汹涌澎湃,震得人心潮起伏。舞龙灯的队伍随着鼓点欢快地游走,龙头高高昂起冲向望春楼,龙尾还在南门大街蜿蜒摆动。这条用琉璃灯扎成的青龙,每一片鳞甲都闪耀着北宋青州窑的釉色,所过之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欢呼声、笑声、鼓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整座城市都在为这一刻沸腾。
宋城老街上,飘来糖瓜的香甜气息。满头银发的老师傅守着祖传的铜锅熬糖,琥珀色的糖稀在寒风中拉出金丝,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孩子们举着糖画在灯影中穿梭,糖稀凝成的灵蛇送福、麒麟献瑞在火光中晶莹剔透,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范公亭前的空地上,姑娘们手持竹枝扎的彩蝶,裙裾翻飞间仿佛李清照笔下“蹴罢秋千”的少女般灵动。少年们举着绸缎缝制的网兜,脚步轻快中带着赵明诚金石拓片的韵律。月光与灯光交织在青石板路上,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悠长,仿佛时光也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
夜色渐深,但满城的灯火却愈发璀璨。挂在魁星楼角的那串鱼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要带着这座千年古城游向更美好的未来。远处的云门山在灯光的映照下若隐若现,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注视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
这一夜,青州古城仿佛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灯笼的光影、人群的笑脸、鼓声的节奏,都在画卷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上元节图景。这一刻,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静谧与喧闹完美融合,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元宵灯会,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在热闹中感受到温暖,在喧嚣中寻找到宁静。
当最后一盏灯笼熄灭,当最后一声鼓点消散,古城重新归于平静。但那些美好的瞬间,早已深深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成为新的一年里最温暖的底色。(程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