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网页)

春风起舞,海阳秧歌正红

2025-02-28 10:23:24   来源:今报在线

我的家乡烟台海阳,位于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便是其中一项瑰宝。海阳大秧歌源于海阳民间传统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海阳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象征。

海阳大秧歌又称“扭秧歌”“跑秧歌”,是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表演时,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绸带等道具,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动身姿,步伐轻盈,动作夸张而富有节奏感。队伍中,领头的舞者通常扮演“伞头”,手持花伞,引领整个队伍变换队形,时而如长龙盘旋,时而如花朵绽放,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故事情节,也有即兴的幽默表演。舞者们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演绎出农民劳作、婚嫁喜庆、神话传说等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尤其是“伞头”与“鼓手”之间的互动,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成为秧歌表演中最具趣味性的部分。

在我的家乡,海阳大秧歌不仅是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表达喜悦和祈福的方式。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各村各镇都会组织秧歌队进行表演。表演队伍走街串巷,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舞者们每到一户人家门前,都会停下脚步,扭动身姿,为这家人送上祝福。村民们则会拿出准备好的糖果、点心招待舞者,并将红布条系在舞者的道具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幸福。

海阳大秧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时期,最初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之余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仪式感和艺术性的民间舞蹈。人们通过这种舞蹈,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每年春节,海阳的街头巷尾都会变成欢乐的海洋,秧歌队、舞龙队、高跷队轮番上阵,锣鼓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观看海阳大秧歌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春节画面。在物资贫乏的年代,秧歌表演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目。每当拜完年,全村人会早早地守在广场前,等待秧歌表演的开始。

当锣鼓声由远及近,孩子们兴奋地跳起来,大人们则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张望。随着秧歌队的到来,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庄沸腾了起来。舞者们扭动着身姿,彩扇飞舞,绸带飘扬,仿佛将春天的气息带到了每个人的身边。父亲把我举过头顶,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表演,母亲在旁一边看一边笑。

在人声鼎沸中,我们迎来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那些欢乐的瞬间,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海阳大秧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海阳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我想,这也许就是海阳大秧歌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张建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