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无人之境”中的风景线——“做好小飞机”的李裕壮

2025-02-20 13:40:02   来源:中华网

“我这一辈子就是要把这架‘小飞机’做得更好。” 从边防海岛到高原荒漠,作为在部队服役近30年的老兵,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无人机。他就是广州市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天海翔航空科技公司董事长李裕壮。

image.png

中等个、板寸头,声音洪亮、站姿笔挺——年近古稀的李裕壮身上仍保持着浓浓的“军味”。

出身在革命家庭的李裕壮,从小就对国防和军队无比的热爱。19岁时,同学们都选择报考大学,成绩优秀的他却毅然选择参军入伍这条从军之路。在部队期间,李裕壮努力学习练兵本领,从一名士兵成长为一名正团职干部。1979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战斗中,看到我军因空中侦察手段落后而造成损失的场景深深刺痛了李裕壮。于是,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落后的空中侦察手段,为未来打赢战争奠定基础。

无人机,是当今和未来军事装备的“宠儿”,但在28年前还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其巨大的军事价值。1993年,刚接触军用无人机的李裕壮就敏锐地意识到无人机技术对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战略意义,并立下了坚定不移研制军用无人机的志向。由于当时无人机技术不成熟,市场规模几乎为零,从事无人机研发、制造的企业少之又少,他的梦想始终没能成真。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机会终于来了,当年,部队与大学合作成立某航空科技开发中心。李裕壮抓住机会,主动积极向上级请缨,希望运用自己专业所长和实战经验,主持开发侦察无人机技术,尽快提高我军空中侦察装备水平,他因此被任命为某航空科技开发中心主任。他也不负众望,短时间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无人机领域取得不俗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从部队中来,就要回报部队”。2001年,李裕壮退役,怀着对军队深厚的感情,他放弃了当公务员和其他更能赚钱的工作,毅然选择自主择业,创办了与军事无人机紧密关联的航空科技公司,一心就是要继续自己的无人机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点事、出点力。

image.png

由于当时无人机技术不成熟,市场规模几乎为零,从事无人机研发、制造的企业少之又少。在他提出创办无人机企业的想法后,身边很多战友、朋友都劝他:“老李,这个领域前途未卜,不要去冒险”“都这把年纪了,照顾好家庭,过过安稳日子,别去折腾了”。然而,李裕壮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一充满巨大风险的未知领域,于2006年正式创立天海翔公司。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试飞损失时有发生。他说,“一架试飞机每次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经费没着落、设备无支持、专业人才匮乏……面对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李裕壮没有退缩,而是咬紧牙关努力前行:为解决资金紧缺,研制经费都是靠自己垫、跟朋友借、个人贷,最困难时欠债超过几千万元;为解决技术问题,他上百次到高校求教,用真诚打动专家予以指导为了事业;他埋头研发试验,常年奔波在外,家里省吃俭用的钱全花在无人机研制上……

2006年,他正式创办了当时国内第一家从事军用无人机研制的民营企业。由于当时军用无人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启动经费只能自筹,无人机技术尚不成熟,专业人才极为匮乏,加上没有任何优惠政策。面对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咬着牙关继续往前走。

为解决资金紧缺,研制军用无人机的经费都是靠自己借款筹集,最困难时欠债超过几千万元。为解决技术问题,他上百次到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求教,有时为了请教一个技术问题,甚至在专家教授家门口蹲守好几天,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国内航空界的顶尖专家予以指导。由于当时军用无人机技术本身存在瓶颈,试飞损失时有发生,一次飞机试飞每次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李裕壮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为了无人机事业,他埋头研发试验,常年奔波在外,家里省吃俭用的钱全花在军用无人机研制上。自公司2006年成立15年来,无论民用无人机市场如何爆发式增长、利润如何诱人,始终没有改变他带领团队矢志不渝为军队服务这条主线。

试飞试验需要上高原、赴边疆、下海岛,需要顶着50摄氏度的高温、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阵风7级等各种恶劣环境不断试验改进。李裕壮身先士卒,每次都冲在年轻人前面,即使胸闷、缺氧、呕吐,也坚守一线观察无人机的状态和数据。历经了无数次可靠性试验试飞,无人机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目前的第七代。

2015年,公司研制出国内首个高原型无人机。彼时,年过花甲的李裕壮两次带队到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进行实地试验测试,每次试验都在半个月以上,他硬是背着氧气瓶坚持了下来。

十余年来,他先后自费租场地、包食宿,为用户单位培训无人机专业技术骨干近千名。公司作为广东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的理事单位,积极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和机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现在公司七分之一的员工是退役军人。这些年来,李裕壮带领着企业始终专注于无人机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多次突破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的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创造了国内航空界数个“第一”,填补了无人机领域多项空白。在为国家和军队科技发展不断开拓进取的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有军用无人机型号列装(先后有七款型号产品列装)的民营企业创办人,在省科技厅的关怀下,成立了广东省无人侦察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了广东省军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公司的无人机技术逐步走在了行业前沿。2023年,作为广东23家优秀退役军人创业代表之一,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带着不同型号的氢动力无人机亮相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交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动向武汉、哈尔滨等地提供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军工级无人机设备和服务,向驻港部队深圳基地捐赠无人机1套。李裕壮还积极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和机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到公司就业,为军队和社会分忧解难,体现了一名退役老兵的家国情怀和拥军热情。

上高原、赴边疆、下海岛,对他来说已是常事。近60岁时,李裕壮仍亲自带队,不惧海上湿热环境,在南方海洋地区开展无人机测试试验。颠簸的海浪中,他紧盯海面,仔细观察无人机海上发射的每一个细节流程。在他看来,“热爱国防,奉献问心”是自己会恪守一生的格言,也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戎装已解军魂在,初心不改勇担当。天道有节酬勤奋,鲲鹏励志展宏图。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是那个正气凛然、一心报国的中国兵。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以坚定信念救危扶困,李裕壮永远站立时代潮头,在广阔苍穹的“无人之境”,飞跃山海,勾勒壮美的人生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