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第一条海底管线在埕北油田A平台至B平台之间开始铺设。就在同一年,一名叫“李斌”的男孩呱呱坠地,此时谁也不知道,40年后他将成为中国海底管线铺设队伍的“扛旗者”之一。
初战告捷立誓言
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输送的“大动脉”,被喻为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生命线”。海底管线的铺设施工作业难度大,对装备能力、海底管线铺设技术等要求极高。
2007年,李斌成为了一名海管工程师。正值海管铺设各业务领域快速发展阶段,刚入职4个月的李斌便跟随师傅出战南海于惠州炼油项目,面对“国内首次最大管径34寸单层混凝土配重管铺设”、“作业区域20余条船舶同时施工”、“作业时段恰逢雨季海况恶劣”等困难和挑战,李斌在师傅“理论+实战”的综合业务教导下,沉下心来钻研以往项目铺设案例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技改技革,以海管新人的“冲劲”和“韧劲”每天穿梭于海管铺设作业线和办公室之间。
9个月后,在一众海管人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终于圆满完工,期间更是连续3次刷新海管铺设记录,为后续同管径海管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我们现在作业水深只能限制在150米以内,深水铺管作业能力几乎为零,距离成为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师傅的一番话,把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李斌拉回现实。他在心底暗暗许下了“一定要让中国海管品牌享誉世界”的誓言。
走向世界秀实力
2017年,公司竞标尼日利亚DANGOTE炼化项目,中国海管人的足迹即将首次迹延伸至非洲海岸。然而,业主对海管铺设主作业船“海洋石油202”船能否胜任48寸超大管径海管铺设任务表示疑虑。面对质疑,时任设计经理的李斌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我们必须让‘海洋石油202’凤凰涅槃,成为铺设大管径海管强者!”的誓言。
从此,李斌的工作生活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立管和膨胀弯如何设计?栈桥与陆管如何衔接?调试如何开展?一个个问题萦绕在李斌耳边。他与团队反复推敲研究,为了保障最终方案的可执行性,李斌拿着一个小笔记本,辗转于作业线的每一个角落,反复修改优化设计。张紧器、托管架、焊接站、检验站,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为期一年的攻坚,“48寸海管带浮筒铺设方案”、“栈桥法整体立管安装方案”、“48寸膨胀弯浮袋式安装法”等一个个创新性方案工法孕育而生并在后续施工中成功实施,经过一系列改造华丽变身的“海洋石油202”船也圆满实现了48寸大管径海管的安全铺设。
“这次项目成功不仅是为公司品牌镀上了金色光环,更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中国海管人的硬核实力。”
筑梦深海谱新篇
2019年,李斌被任命为“深海一号”项目的海管板块经理,也成为了SCR(钢制悬链线立管)安装掌门人。SCR是连接深水管道和浮式生产装置的关键,SCR安装技术曾是横亘在中国工程师面前的一道难关,“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对外部资源和技术的高度依赖”成为摆在李斌面前的首要难题。
面对重重考验,李斌带领的项目团队,反复研究应对方案,大胆创新,打破两级项目组管理模式,采用业务中心“上下联动”、职能部门“一统到底”的强矩阵管理模式,执行“探照灯”制度,聚焦关键工作开展攻关。
2021年2月,正值6寸SCR回接作业的紧要关头,李斌坐镇“深海一号”,身体力行带领团队自主完成了所有前期准备,从设计图纸到施工管理,从决策制定到科研推动,李斌的身影无处不在。最终在团队不舍昼夜的努力下,SCR回接任务比预期提前两天顺利完成,控制室内的欢腾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
近年来,海管铺设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钢悬链立管安装、国内首次1500米超深水多类型水下生产设施安装等挑战。成功自主研发“海底管道自由悬垂下放起始铺设”、“管道终端(PLET)船侧安装”、“涡激振动抑制螺旋列板S-Lay在线安装”等20余项超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逐步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这只是我们走向辉煌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续写更深的蓝色篇章。”李斌谦虚地说道。(中海油:台贺 孙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