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固阳县西斗铺镇:乌兰牧骑闹元宵,北疆文化绽新花

2025-02-14 13:01:54   来源:今日热点网

送旧爆竹启新岁,迎祥鼓韵闹元宵,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祥蛇送安,宏图大展”2025年固阳县元宵节街头民间文艺汇演热闹开场。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与其他5支队伍,共同为全县人民带来一场别出心裁的表演。他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踏着欢快的鼓点,扭出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整齐的动作、欢快的节奏,尽显固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在这个新春,为固阳县的街头增添了一抹温暖而亮丽的色彩,成为众人眼中最难忘的风景。

近年来,固阳县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有效利用各类文化展陈场馆,充分借助秦长城文化节等旅游推广活动,广泛组织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乌兰牧骑小分队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盛宴。

“乌兰牧骑”,在蒙古语中指“红色嫩芽”,后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长期活跃着一支支乌兰牧骑队伍,历经数十个春秋寒暑,足迹遍布戈壁草原,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全国文明村——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也有这样一支“红色嫩芽”,他们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戏曲等形式,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使弘扬北疆文化在全国文明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7年,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院”成立伊始,不少老人慕名而来。然而,老无所乐却成为了大家的困扰,每天仅有的娱乐活动是听广播、看电视。针对这一现象,红泥井村民自发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每逢节假日,就来到幸福院义务开展文艺演出,二胡大鼓齐上阵,载歌载舞送温暖。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2021年,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支持鼓励下,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正式成立。

程银梅,石秀明,白美连、蒋贵珍......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退休老党员,有的是文艺爱好者,为了同一份事业组成了最初的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虽然没有绚烂灯光,没有锦衣华服,但他们个个能歌善舞、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所到之处受到了农牧民的极大喜爱和欢迎。

从最开始的在村民家里演出到现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从热爱音乐的个体到各司其职的大团队,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一天天“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小分队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合了打坐腔、大秧歌、山曲儿演唱、广场舞、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用农民的朴实视角记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述说着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我们希望可以延续老一辈乌兰牧骑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无惧严寒酷暑,一心把实实在在的文艺演出带给大家,大家喜欢啥我们就编排啥,大家爱看啥我们就演啥,大家给我们掌声就是最好的鼓励和认可。”队员蒋贵珍说到。

同时,小分队以邻里关系、赡养老人、严禁赌博,厉行勤俭节约、净化乡村风气、乡村振兴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演出,开展宣传文明生活的文艺表演、道德讲堂,开展爱护家园、邻里互助的服务活动,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群众提高道德素养,成为当地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

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平均年龄64岁,其中最长者69岁。作为一支民间艺术团,不止在红泥井幸福院进行文化活动,在县里组织的重大活动、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文艺汇演中多次取得表演奖项。据统计,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自成立以来,每年义务参加演出3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

2017年11月21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收到的回信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扎根在全国文明村的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正是回信精神的集中体现,不仅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台,更是以团结、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广泛组织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更是以团结、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真正实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固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磊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西斗铺镇乌兰牧骑小分队将继续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推动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让乌兰牧骑精神的旗帜始终迎风飘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