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新能源业绩迎考验 海目星创新蓄势未来

2025-01-27 11:19:58   来源:今日热点网

曾经火热的新能源赛道,面临重新洗牌。在业绩压力与市场竞争双重考验下,真正拥有技术实力和前瞻布局能力的企业,或将在行业低谷中率先实现困境反转。

新能源行业集体利润承压

1月24日晚,海目星(688559.SH)发布业绩预告称,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44亿元至4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至-1.2亿元。有市场人士指出,在业绩普遍亏损的新能源产业中,海目星这番业绩也在预期之中,通过大幅计提消减存货压力后,拥有技术优势的公司能更快的实现轻装上阵。

针对业绩波动,海目星方面给出原因:尽管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在2024年保持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导致其锂电业务收入下降,毛利率下滑。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对2024年度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进行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业务收入下降和计提减值海目星并非个例,而是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预亏的12家锂电行业的公司中,至少有中化国际、江特电机等8家企业计划进行减值,其中部分公司减值金额达到10亿元。光伏行业也是如此,通威股份在业绩预亏的公告中表示,全年长期资产减值报废约10亿元。

从近期年报预披露的情况看,相关上市公司集体拉响了业绩警报。目前,锂电赛道已有19家国内上市公司宣布2024年业绩预亏。而光伏赛道已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26家上市公司中也有20家预亏,龙头隆基绿能预亏金额更高达82亿至88亿元。

前瞻战略布局 蓄势未来

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全球激光智造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横跨锂电、光伏、3C、医疗等多个领域,业务网络遍及全球,客户涵盖宁德时代、特斯拉、A客户、大众等国际头部新能源企业。

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冲击,海目星并未“躺平”,而是从技术、市场、管理架构等多方面发力,积极构筑“过冬护城河”。

早在2022年,公司就前瞻性预判到新能源行业的泡沫,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在固态电池、消费电子新技术、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光伏自研激光器等方面实现行业乃至全球性的技术突破。

在全球化战略中,公司也步伐稳健,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并成功在2024年斩获欧洲头部车企约12.5亿元订单。2025年在欧洲、亚太等市场上,预计将继续实现头部客户突破,形成规模销售。

在3C领域,公司开发了钢壳电池全自动组装线,整线效率达15PPM。同时,还针对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载摄像头领域开发了铝壳摄像头焊接工艺和装备。在新技术突破叠加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加速和政府补贴的推动下,公司预计3C业务2025年订单量同比增长将超过50%,可为其业绩重回增长通道提供强劲动力。

在光伏业务方面,海目星的TOPCon+背面图形化技术、正面技术及铜替银技术逐步实现突破,相关设备已在部分头部企业完成验证。在光伏行业提质增效的永恒追求下,海目星光伏业务有望在近期陆续实现订单落地。

整体上看,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海目星各业务领域已积累了较高的技术壁垒,拥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能源行业正逐渐向供需平衡回归,处于复苏回升阶段,公司潜在的经营风险已经主动出清。

海目星目前已处于估值与业绩的底部,轻装上阵后将为后续盈利带来更大业绩弹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