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红色迎新的毛衣,伴随着一点熟悉的紧张感,更多的是经验丰富带来的游刃有余,在中信书店的读书会上,方悦以主持人身份,在投资领域的大咖们中间「穿针引线」。这是《铸就·亚洲股权投资40年》新书发表会的现场,作为一名业界颇受认可的财经类记者主持人,对于接下来和高观投资创始人Jr.罗兰士的双语访谈,以及与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的「高手过招」,她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行业内,大多数人对方悦的了解,限于「新华社主持人」「中国内地第一女性棒球解说员」「热衷公益」等标签,而方悦的人生远比这些标签丰富、有趣得多。前不久,接受我们采访的那天,北京一家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玻璃直射进来,方悦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我们问她是否觉得刺眼,她笑着说「我特别喜欢阳光,那些温暖的地方」。
回顾方悦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这种阳光般温柔但坚定的人生底色,一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贯穿至今。
01 和世界过招
2025年刚至,又有新的一批孩子涌入北京的冬天,开始奔跑于各类艺术院校的初试、复试、三试考场。在这其中,会有一群热爱主持的学生,将进入中国传媒大学这座播音艺术的最高学府。作为从中传毕业多年的大师姐,方悦回忆起这段考学之路,只用了四个字概括:「纯凭兴趣」。外界或许认为,像方悦这样小有成就的主持人,必定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实则不然。在踏入中传校门之前,她从未系统学习过播音主持的相关知识,家中也未为她安排过任何课外辅导。高中时期,方悦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及播音主持艺考的想法,意外得到了鼓励与支持,「让我也去试一试,结果考上了」。2005年,没有艺考培训机构的加持,全凭儿时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担任主持人所积累的天赋与经验,方悦就这样踏入了中传的大门。
在校期间,方悦真正接触并深入这一行,她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在这一领域立足,必须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去亲身体验新闻现场、名利场中心以及凡人之心。在记者和主持人之间,似乎有一道天然的「旋转门」,而记者型主持人更是时下最具战斗力的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方悦在中传学习期间,便踏上了记者的实习之路。
谈及第一次当记者的经历,方悦形容为「一次稚嫩的逃跑」。当时作为石家庄电视台的实习记者,她跟随老师们秘密携带偷拍设备进入村庄,调查一处宅基地的情况,却不料被村里的村霸发现,遭遇了驱逐。她笑着说,「我们在前面狂奔,村霸在后面挥舞着擀面杖紧追不舍」。
此外,她还经历过颇为艰辛的时刻。在西藏采访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期间,高原反应给记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他们每天白天外出采访,晚上回到酒店疯狂吸氧。不过方悦却说:「乐此不疲吧,都是一个记者应该做到的事」。向世界传达那些亟待曝光和放大的社会真相,是她干这行的初心。
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学习与积累,在每一次实习的磨砺中迅速成长,方悦很快度过了在中传的时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毕业之际,方悦陪同朋友前往华娱卫视北京节目中心面试,却意外地被对方看中。她性格直率、为人仗义,甚至在接到录用通知的电话时,还在为电话另一端的朋友争取机会,最终那位朋友也顺利成为了编导。
彼时,华娱卫视隶属于TOM集团(李嘉诚旗下的子公司)和美国时代华纳,也是首家在中国内地获得有线网络落地权的境外电视频道。这份工作,简直就是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在华娱卫视工作获得的收入,算是我的人生第一桶金。」她坦言道,起薪8000元,每做一期节目还能额外获得1000元的奖金。在那个刚毕业时拿到1000元工资都显得尤为珍贵的时代,方悦已经体会到了经济独立的自由。
02 「零差错」的七年
方悦不喜欢在舒适圈内等待自己的天花板。她说,「你不能等着别人来结束你的一段职业生涯,或在没有竞争力的时候才去做新的尝试,我从来不这样,我要自己去找到下一条路,下一个选择。」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方悦离开了曾让她盆满钵满的华娱卫视。
2011年,经朋友引荐,方悦前往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面试。经过了五轮面试的层层筛选,方悦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美职棒高层,并最终确定了录取她的决定——「在中国正处于推广初期,如果我能加入,我将成为中国内地棒球史上首位女解说员,这将是开创性的工作。」
在此后的七年里,方悦一直担任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国区解说员、主持人。由于中美时差,美国棒球比赛往往在北京时间清晨七点开始。方悦笑称:「你见过北京凌晨四点的路灯吗?我可见过很多次。」
为了确保准时直播,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设置三个闹钟以防万一,驱车一小时到达直播间,再花一个小时化妆准备。七八点时分,她已坐在镜头前,开始一天的直播工作。这份工作对方悦的持续作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因为棒球比赛往往耗时较长,一场比赛通常持续约三小时,但由于球员表现、战术运用等因素,比赛时长可能多变,有时甚至长达七八个小时。
与此同时,节目管理的严格性,直播和录制的时差挑战,中英双语的极致切换,球迷们的挑剔眼光……给方悦带来了很多压力。解说界,少不了球迷的指指点点。在乐视体育的直播评论中,方悦收到了各式各样的留言:有人夸她「漂亮」「比整容脸好看」,但也有人不相信「一个女的可以足够专业地解说竞技体育赛事」。为了用专业实力赢得球迷们的认可,这七年间,她始终保持着工作上的「零差错」记录。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五年甚至十年后的职业发展铺路,方悦在美职棒工作的同时,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位。此外,她利用业余时间,在专业化财经机构兼职担任高端访谈主持人,从而顺利切进了财经板块。
多年来,方悦一直记得自己初中学校的那句校训:「居安思危」。或许正是「居安思危」理念的驱使,2017年,方悦决定离开舒适圈,跨进高端访谈的新领域。在这里,中国女性、双语能力、财经知识以及主持才华等标签在她身上融合地恰到好处。
面对那些高端人才和大佬们,会紧张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我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当然很紧张」,她坦言。但随着主持经验的积累,她在与观众互动中逐渐变得松弛。「一切轻松,都是准备充分的体现」,方悦如是说。
不光是专业度,在职业道德上,方悦也严格要求自己。在采访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时,她展现出了高度的职业操守。当时,张朝阳的抑郁症尚未完全康复,刚刚恢复状态准备重新面对公众。在谈到给年轻人的建议时,张朝阳给出了自相矛盾的回答,这原本可能成为报道的“爆点”。但方悦却选择不公开这段采访内容。她认为,对被采访者应持有同理心,避免对其“痛点”造成二次伤害。这样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方悦在主持界赢得了更多尊重与认可。
03 女性公益家
「去做一个更有含金量的主持人,做一个不被AI替代的主持人。」2016年,方悦进入新华社工作。在这个国内顶尖的新闻媒体平台上,她深知,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嘴替」,更需要全面发展,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在新华社的日子里,方悦迅速成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为了一个集节目策划、嘉宾邀请、采访、制作、项目招商等多项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她不仅主持策划了多个重要项目,如《大咖面对面》和《悦尔》等热门节目,还担任了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权威奖项,被称为“资本市场奥斯卡”——上市公司“金牛奖”系列论坛的主持人。
在中证金牛奖的颁奖仪式上,面对台下数百名企业家,她带着恬淡笑容,从容不迫地掌控全场,赢得了阵阵掌声。然而,对于方悦来说,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并不仅仅局限于主持台。她内心深处的公益火种,也在新华社的工作时光中被悄然点燃。
2019年,由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制作的女性公益成长节目《悦尔》正式开播。每期节目中,方悦都会采访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女性,聚焦女性力量,分享成长心得,为迷茫中的女性提供建议。同时,节目所得的部分收益还直接捐赠给妇基会,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建立图书角并分享书籍。更重要的是,能够搭建一条教育平等的通道,让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结对子”。这也是方悦坚持多年的公益事业——「悦尔读书会」的由来。
疫情期间,方悦还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个人向云南香格里拉某所学校捐赠了几箱口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公益精神。
这一切,都源于她小学时期对公益的初次接触。那时,她参加了妇联组织的公益夏令营,公益的种子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初中时,她每个月都会省下饭钱,从杂志书背面找到希望工程的捐赠账号,然后在学校门口的邮局寄出捐款。那时的她,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好事,帮助别人。」
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多年后的她会收到妇联的邀请,成为某次公益活动的主持人。当她见到时任妇联主席时,激动地说:「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您,也去帮助别人。」
多年后的今天,方悦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如今,她不仅是浙江钜子公益基金会的荣誉理事,还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爱心大使」和「悦尔读书会」的主理人,同时也是国科大公益项目「创益家」的导师。
在公益的道路上,方悦从未停歇。近期,她又积极参与了两项重要的公益活动。
一项是由新华社中国证券报和张謇企业家学院共同发起的财经类企业社会责任公益节目《ESG朋友圈》。该节目旨在提升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提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节目还将对企业的ESG实践进行监督,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项活动则是由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与妇联妇基会共同发起的女性公益节目《悦尔-她创未来》第二季。这一节目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讲述中国女性的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多元化的发展和女性力量。「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将工作中擅长的技能和公益结合,让更多人看到大千世界的多样和美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绵薄之力」,方悦感慨道。
04成为自己的背景
2012年,方悦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母亲。
随着第一个孩子的诞生,她像许多职业女性一样,面临着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双重压力与焦虑。「我身边的朋友生了孩子之后,要不就是不敢自己去带孩子,怕失去这份工作。要不就是回家带几年孩子之后,就无法再出来工作。这是一种与社会脱节的感觉。」
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方悦在坐月子期间就马不停蹄地准备研究生考试,并在在产后2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像方悦这样的事业型女性有很多。她们不仅需要在职场上追求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要承担家庭责任,这时候就需要「平衡」。而这样的「平衡」,在方悦的人生中反复发生着。
在方悦的生活中,这种「平衡」并非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得益于她与丈夫之间的默契配合与良好沟通。方悦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她评价他是一位「特别儒雅、善良、单纯、正直的人」。两人在日常生活和带孩子的方面非常协调,「对方忙的时候,自己这边就调整时间多照顾家里,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寻求帮助,互相关照」。
「职业女性要想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游刃有余,需要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的,将照顾孩子、照顾家、事业梦想这三者并行,朝着的一致目标前进。」家庭教育方面,方悦对孩子并没有成绩上的硬性要求,而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班。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完美地继承了母亲身上的自律品质。周末的时候,一家子经常去图书馆呆上个半天,这已成为他们家的「常规操作」。
「自律让人自由」,这是方悦一直秉承的人生信条。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她曾在其他杂志中分享过自己的「逆生长」妙方,比如在专业指导下坚持孕妇运动、严格规定每日摄入水果的量、给宝宝朗读文章等,这些习惯之下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但是毕竟你要出镜,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这份职业的需求」,有很多年,方悦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除了自律,上大学的时候,她还有一个自省的习惯。每天结束时,她都会回顾自己一天的表现,反思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并自责为何有些事情处理得不够完美。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方悦学会了以一种更平和的方式与自己对话。为了内聚能量,她找到了两种有效的方式:冥想和读书。
冥想时,方悦会把大脑和内心的「垃圾」清除掉,同时规划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为自己赋能。
而读书则让她仿佛与一个智慧的朋友对话,从书中汲取人生智慧、人文关怀和知识储备,这些精华对她的工作是一种极大的滋养。
在过往的经历中,每一次地跨出舒适圈,都是方悦不断滋养自己的的动力。她深知,「“没有伞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但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了现成的背景,那么他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真正努力。」
结语
2024年7月,刚刚结束北京外国语大学夏令营的讲座分享,方悦在小红书上收到了一条来自现场师妹的私信——「您让我感受到温柔而又坚韧,善良而又美好的具象化,愿我今后也能有您这样的力量。」
这段话给方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或许在许多人眼中,方悦是一位典型的“女强人”。但鲜有人知晓,她背后那份坚定的底气,其实源自于她自身。
从初入职场「怕被别人挤掉,被替代」的压力感,到如今的「战无不胜」,方悦不断地向前跑,一点点从经验中获得真正的底气。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
「只靠自己,你也可以跑出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