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北学院缅怀先烈时代行实践队分别前往淮海战役纪念塔、毛泽民故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游子山革命烈士基地以及宿北大战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
在淮海战役纪念塔中,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在实践中,团队成员们发现,许多参观者对于这段历史的感受较为浅显,难以真正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为此,团队成员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参观体验的措施。团队成员建议在馆内建立虚拟现实体验区,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亲身参与”战役,直观感受当年的战斗场景和先烈的奉献精神。同时,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战役史诗讲解”活动,邀请专家讲述战役细节,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传播效果。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创新性的教育形式,激发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的热情。
在毛泽民故居中,团队成员主要围绕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历史文献整理展开实践。在故居内,团队成员拜访了工作人员,了解了毛泽民同志的生平事迹和革命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挥故居的教育功能,团队成员提出了两项有效措施。首先,团队成员建议组织高校历史研究团队,对故居及周边革命遗址进行系统性调研,并整理相关革命文献,以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其次,团队成员提出建立互动式展厅,通过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还原革命者的生活场景,例如毛泽民同志在艰苦岁月中的办公、生活画面,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激励青年人珍惜当下生活。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过程中,团队队员深刻感受到这段历史带来的震撼与沉重,同时也注意到部分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入。为此,团队成员建议在纪念馆内增设虚拟现实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以互动形式感受当年的惨烈历史与幸存者的坚韧。同时,组织献花、默哀等仪式,引导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遇难同胞的哀悼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增强教育效果,也能激发青年一代对和平的深刻思考与珍视。
在游子山革命烈士基地中,团队成员围绕高校“实践育人”项目展开调研,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与青年实践有机结合。在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烈士基地在红色教育活动的策划上较为单一。团队成员认为,应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红色旅游规划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还能更深刻地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在宿北大战纪念馆中,团队成员重点探索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了解到,纪念馆现有的教育形式较为传统,互动性不足。为此,团队成员想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持续开展大学生志愿讲解员项目,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中,通过主动学习历史、传播文化,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二是增加历史影像展播活动,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宿北大战的影像资料,以更生动的方式讲述这段辉煌历史。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丰富纪念馆的教育形式,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
在本次红色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实地参观、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进一步认识到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发现,红色文化的传播不应局限于传统教育方式,而是应结合现代科技和青年群体的特点,创新教育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同时,这次实践也使团队成员更加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不屈精神,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此次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历史责任感,也为未来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团队成员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何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