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3D打印“画笔”,绘就郑大课程实践新画卷

2024-12-29 19:38:47   来源:中华网

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真真教授与李正伟讲师携手合作,在生物医学工程与转化研究课程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3D 打印教学实践活动,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学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教学实践活动的 3D 打印模型丰富多样且极具意义。其中,既包括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郑州大学的标志 “ZZU”,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爱校情怀,同时也展示了 3D 打印技术在文化与教育符号呈现方面的独特魅力;还涵盖了生物医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神经细胞及肠道模型,这些模型将观的生物结构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复杂生物医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讲师首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 3D 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学生们了解到 3D 打印如何依据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构建出三维物体,以及这项技术在个化医疗器械制造、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生物模型制作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随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参与到 3D 打印的实践环节。从神经细胞的精细结构建模,到肠道模型的形态设计,再到国旗和校标的精准绘制,每一个步骤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同学们相互协作,不断尝试调整打印参数,解决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地将设计蓝图转化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 3D 打印成品。

此次 3D 打印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宝贵学经历,更是一次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难得机遇。通过亲手操作 3D 打印设备,将抽象的生物医学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三维模型,学生们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一学科有了更为深刻、直观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兴趣与探索欲望。

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来看,陈真真教授和李正伟讲师的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为生物医学工程与转化研究课程开辟了新的教学路径。传统的生物医学教学往往依赖于二维图像、文字描述以及有限的实体标本,难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复杂的生物结构与生理过程。而 3D 打印技术的引入,则有效地打破了这一教学瓶颈,以更加生动、形象、立体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与质量,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此外,此次活动也进一步促进了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医学教育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通过开展具有前沿和创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学院不仅加强了师资队伍在跨学科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与研究,推动学院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相信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应用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将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