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到行动中,心系群众,贴近群众,无私无畏真诚付出,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党员干部为民造福的真谛。在我们身边,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张桂梅、焦裕禄、孔繁森,再如黄文秀,他们用实际工作行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毕生追求,也用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写照和现实反映。“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何谓正确的政绩观?共产党员的政绩,本质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以淳朴的情怀深入群众和扎根基层,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把人民安居乐业,居安思危放在心上。在“手拉手”“膝碰膝”“拉家常”“交心底”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以真心换真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面对的形式更加复杂艰巨,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也更为尖锐突出,只有始终坚守初心,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服务理念融入到工作中,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也才能在群众的满意和称赞中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人民的期待。
自始至终,我们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来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回顾过往,教育公平、人居环境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随着一项项民生事实被列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一些列惠民生、纾民困的重大举措的落实,国家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改善民生没有止境,造福群众没有尽头。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两会期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摆在眼前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迫在眉睫,我们唯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秉持为民造福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遵循,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确保群众的“小事”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才能真正把纾民困、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份信仰,一颗初心,一次宣誓,一生担当。党员干部当仔细领悟一心为民的“滚烫初心”和浓厚的为民情怀,把谆谆教诲铭记于心,自觉为人民辛苦、忙碌、奉献,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换得群众的幸福生活,如此,方能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中共南华县委党校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