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是指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等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20 mmHg(1 mmHg=0.133 kPa),引起的相应综合征。
研究表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ICH的发生率高达40%~82%,是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明确ICH的护理防控要点,避免因护理操作引起颅内压波动,是临床护理人员的迫切需求。现从专家共识提出的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识别、监测、防控、急救与护理四方面,结合我科工作,分享颅内压增高患者护理的临床实践重点。
二、识别
危险因素
1.疾病危险因素:颅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如脑出血、脑水肿、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等;颅腔容积缩小,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大片凹陷性骨折等;其他,如中毒、颅内感染性及代谢性病变等(5a级,A级推荐)。
2.护理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头颈部过度扭曲、发热、呼吸道不通畅、吸痰、疼痛等(3d级,B级推荐)。
症状
ICH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继而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视乳头水肿等(5b级,A级推荐)。
三、监测
有创颅内压
1.目标颅内压:成人颅内压正常范围为5~15 mmHg(5a级,B级推荐),应避免颅内压>20 mmHg持续30 min以上,或颅内压>25 mmHg持续10 min以上,或颅内压>30 mmHg持续5 min以上(2a级,A级推荐)。
2.校准及维护:①仰卧位时,宜将外耳道作为零基准线;侧卧位时,宜将眉心平面作为零基准线。②监测时患者头部垫无菌巾,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脑脊液漏、感染、皮肤损伤等,探头留置时间为7~14 d,若颅内压<5 mmHg,应观察探头是否脱出、有无脑脊液引流过度、脑脊液漏或脱水药物使用过量的情况(5b级,B级推荐)。
四、防控策略
体位变换
体位摆放:ICH患者应抬高床头30°,不宜超过45°,保持头颈处于中线位置,减少颈部过度屈曲或旋转(1a级,A级推荐)。 特殊患者体位变换: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时,宜侧卧且床头抬高30°,做好口鼻腔分泌物护理以免频繁呛咳诱发ICH;舌后坠、频繁呕吐时,宜保持左右侧卧位或使用型号适宜的口咽通气道,以免加重气道堵塞和脑缺氧。(5a级,A级推荐)
2.翻身频次:翻身时颅内压可能会短暂升高,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翻身频次,翻身时床头宜保持15°,注意头、颈、肩处于一条直线(专家共识,B级推荐)。
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
1.气道管理:在实施气管内吸痰、振动排痰等胸部物理治疗时应尽可能缩短时间(<30 min)(1a级,B级推荐)。
2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为6 ml/kg及维持氧合所需的最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2a级,B级推荐),维持血氧分压80~120 mmHg、血氧饱和度>94%(5a级,A级推荐)。
减轻疼痛,防止躁动
1.减轻疼痛:①镇痛评估工具的选择:清醒配合的ICH患者选择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估,昏迷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al Tool,CPOT)或行为疼痛评估量表(Behavioral Pain Scale,BPS)进行疼痛评估。②镇痛目标:NRS<4分,CPOT<3分,BPS<5分。(5a级,A级推荐)
2.防止躁动:①镇静评估工具的选择:采用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进行ICH患者镇静评估。护士应在开始使用镇静药物或改变治疗方案后1 h内,每10~30 min评估1次,1 h之后每小时评估1次,达到目标评分后每隔2~4 h评估1次。②镇静目标:浅镇静者维持RASS评分为-2~1分,深镇静者维持RASS评分为-4~-3分,合并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者维持RASS评分为-5分。(5a级,A级推荐)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脱水药物的使用:①建议经中心静脉或粗大的外周静脉在10~20 min内输入目标剂量甘露醇(5a,A级推荐);不推荐经颈内静脉建立中心静脉,以免影响颅内静脉回流(1a级,A级推荐)。②输液器的选择:建议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甘露醇,以防止甘露醇微小药物结晶输入体内。(专家共识,B级推荐)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急性肾损伤:使用大剂量甘露醇的患者,应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及24 h液体出入量,一旦发现少尿、无尿或血尿,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5a,A级推荐)。
2.水电解质紊乱:使用甘露醇及高渗氯化钠溶液降颅内压时常出现电解质紊乱,发生高钠血症时,可给予口服或鼻饲白水,维持血钠水平为145~155 mmol/L(5a级,A级推荐)。
3.肠内喂养不耐受:ICH患者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护士应早期识别并处理。①腹胀:护士可经膀胱监测腹腔压力,遵医嘱使用肛管排气、灌肠、导泻等方法缓解腹胀。②胃潴留:护士可采用床旁超声或抽吸法每4 h监测1次胃潴留量,可遵医嘱应用胃动力药物,必要时行幽门后喂养。③便秘:护士应遵医嘱使用含膳食纤维的营养液或添加益生菌,必要时应用导泻剂治疗便秘(5a级,A级推荐)
五、急救与护理
脑疝的急救
1.急救配合:建议由2~3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完成。已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可遵医嘱通过脑室外引流来辅助控制颅内压,同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5a级,A级推荐)。
2.手术护理
①脑脊液外引流的护理: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 cm,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和速度,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 ml/d,速度<15~20 ml/h,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脱管、堵管、过度引流、低颅压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5a级,A级推荐)。
②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护理:术后床头抬高25°~30°。敷料包扎不宜过紧,查看骨窗处皮肤的颜色及血运、脑组织膨出情况、皮肤紧张度。确保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5a级,A级推荐)
六、小结
目前国内外关于ICH患者治疗的多篇指南、共识主要聚焦在手术方式选择、甘露醇及高渗氧化钠溶液等药物种类及剂量选择等方面,且针对ICH患者的护理,多依据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缺乏早期识别、监测、防控、急救与护理的依据,尤其缺少翻身频次与体位管理、吸痰方法、脱水药物的正确输注等标准化流程与系统性的循证护理证据。本研究在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着眼ICH患者的护理操作,通过循证方法提取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山西白求恩医院 张红霞 史淑芳 荆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