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大河之阳,有座古老的县城,曰原阳。原阳东陲有一名镇,曰太平镇。镇东十公里处有一村,曰虎张。村子西头座落着一所小学,曰虎张中心小学。在这所学校里,工作生活着八位才能卓越,工作上进,关系和谐,各具特长的乡村教师。
他们当中有幽默和善,爱生如子的“老实人”——王校长;有能写擅书的“一介书生”——王老师;有能歌善舞,“笑颜如花”的张老师;有堪比古代才女的“指尖絮语”——王老师;有温婉大方的“娅姐”——赵老师;有才貌俱佳且雷厉风行的特岗——杨老师;还有“应惭西子、实愧王蔷”的刘老师和吴老师。(引号内的多为网名和平时的亲切昵称。)这八位老师涵盖了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四个年龄段。最大的是“老实人”校长,已年过五旬。最小的是特岗杨老师,始过二十。如此年龄结构的二男六女却能相处不厌,亲如一家,多趣多乐……
我们学校的这八名教师可谓各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
王校长风趣幽默,博爱平和,担任着六年级的数学课和一到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他对学生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教导,换来了孩子们课下的前呼后拥,低年级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喊他“校长爷爷”。
炎热的夏季,他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分发西瓜或雪糕。对于表现优秀或进步大的孩子,则会经常收到他的棒棒糖奖励。他能记住每个孩子的样貌特征和兴趣爱好。他会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极具耐心地化解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他对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视如己出。对待教师呢?更是有求必应,唯恐不周。王校长家中虽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但他每天都坚持吃住在校。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面带愧色地说:“多亏了我家那位……”
博学多才的“一介书生”——王老师能写擅书,他教着五年级的语文课和一到六年级的书法课。王老师爱好广泛,热情大方, 尤爱写作、练字和打乒乓球。他时有佳作见报端,且经常把内容声情并茂的分享给学生。孩子们的情感则随着作品内容和他的倾情诵读起伏: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眼泪潸潸,时而深情沉思,时而仰慕凝望……
王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使得他的书法课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经常夸:“我们书法老师写的字跟打印出来的似的!”尤其是他经常把书法课融合于语文课堂,使得他们班的学生多成了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并且多人多次在书写比赛中获奖。
王老师的乒乓球技术更是让他倍受孩子们青睐,都想从和他的对打中学得一招半式。而王老师也绝不吝啬,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指导。最精彩的莫过于大课间他和王校长的乒乓球大战。只见你来我往,你推我挡,佳球、险球、高难动作频现,引得全校师生掌声雷动、阵阵喝彩。
能歌善舞的张老师是我们学校最具艺术细胞的。她不但歌声清甜,舞姿优美,还会吹奏萨克斯。她虽教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却总是利用闲暇时间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
阳光大课间,孩子们厌倦了做了几百上千遍的广播体操,个个没精打采。于是,校长就让张老师和几个年轻女老师带领孩子们跳起了健身操,一下子就活跃了校园氛围。整个大课间,孩子们跟着韵律和节奏蹦蹦跳跳,动作时而优雅舒展,时而劲爆有力。虽然个个都是热汗涔涔,小脸蛋红扑扑的,却是笑容灿烂,没有一个喊累。
从“指尖絮语”这个网名中就可以窥见王老师的喜好和才情。她文理兼修,精通电脑,酷爱古韵。
王老师担任了一门语文课和一门数学课,还兼管着学校的数据上报,学籍管理等工作。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温和执着。由于王老师精通韵律,所授课堂也意境优美,溢满古风古韵,深受学生喜爱。
王老师极负才情。写诗填词信手拈来,在业界声望日高,吸引了粉丝无数。她还经常受邀参加各级组织的诗词活动。她与王老师(一介书生)均是“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和“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
“娅姐”是几个年轻老师对赵老师的亲切称呼。由此可见赵老师在同事们中的地位和亲和力。她温婉和善,待人亲切,对学生更是宽严适度,爱如慈母。
赵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调教下也会变得乖巧可爱,这就是赵老师的人格魅力。
我们学校的三个年轻女老师最具活力且个个实力不俗。她们长相秀美,身材高挑,多才多艺,最和孩子们亲近。
杨老师虽然年轻,做事却雷厉风行,魄力十足。她所带领的班级,孩子们最为乖巧听话。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尤为进步和突出。
今年的“全镇六一文艺汇演”,杨老师和张老师临危受命,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带领孩子们排练出了优美舞蹈——《风筝误》。在汇演中,评委们无不被那优美的旋律和优雅的动作所折服,使得我们学校的节目一举夺魁。
年轻的刘老师和吴老师,性情温柔可亲,举止优雅大方。加之皮肤白净,眉眼清秀,身材玲珑有致,简直是顾盼生姿,倾国倾城。她们知识前卫,工作热情,管理班级更是刚柔并济,韧性十足。孩子们对她们也是无不亲近,无不尊敬有加。这大概就是人人有之的爱美之心吧。
阳光大课间的健身操,三个年轻貌美的女老师上台一舞,顿时引得孩子们引颈瞠目。优美的旋律,曼妙的舞姿,甜美的笑容与专业舞者相比也不遑多让。引来了不少家长和村民驻足欣赏。更引得一位来学校维修的小帅哥向校长打听起了三位年轻女老师的情况。
学校是个大家庭,我们分工合作,和谐相处,步调一致。工作虽忙碌和辛苦,但我们时常也在课外调节和丰富生活。课间校长与王老师(一介书生)风趣幽默的段子和老师们丰富多样的零食分享是我们繁忙工作的调和剂。尴尬的是在品尝美味儿时会笑喷。
我们当中吃货居多,尤其是占了大半个天的女同胞们。哪里开了个新店,哪家的麻辣烫好吃,哪家的酸辣粉儿美味儿,哪家的饭店又上了新菜品,她们无不了如指掌。于是每次小聚(轮流请客),两个男同胞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入乡随俗了。
大的聚餐也是有的,像每年的教师节,学期末,同事家的喜事。每次都会有人提议找个有KTV包间的饭店。奇怪的是每次都是不谋而合,一呼百应。大家聚在一起,有吃有喝,又唱又跳,彻底释放自我,消除了工作中的紧张和疲劳。这当中,属张老师的歌声最为丰富动听。女孩子们也没有了平日的矜持和羞涩。校长和王老师(一介书生)也会唱出粗犷的歌声,扭动不怎么灵活的腰板……“教师”不是忙碌和辛苦的代名词,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
有时候我们也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AA旅行。最美人间四月天,有人在星期五提议,星期六我们就开了两辆车一路欢歌到了宝泉。一整天里,欢歌笑语不断,美景靓照频频留念。分享着各自带去的美食,欣赏着赏心悦目的风景,参加着让人心跳的游戏活动,心情舒畅,情趣盎然……这正是:
师优生勤校园欢,
临危受命摘桂冠。
歌美舞翩惹人羡,
一路欢歌到宝泉。
浓浓师情桃李芳,
亲如一家惜此缘。
(王延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