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10月12日 —— 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期间,朝阳区委宣传部联合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在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科影融合 AI赋能——AIGC与影视产业发展论坛”的重要活动。在此次论坛上,图拉古,一位在AI视听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导演兼科研工作者,发表了题为“AI 为什么还没改变电影产业”的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时代产业的变革。
图拉古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自己自2016年以来在AI视听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在电影制作中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并提高质量。尽管如此,他指出,AI技术在整个电影产业中的普及仍然有限,这可能是因为它正在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
在探讨AI为何尚未广泛改变电影产业时,图拉古引用了篮球框的历史演变作为类比。他解释说,最早的篮球框需要人们搬梯子去取球,而当有人提出剪掉篮筐底部以便球直接落下时,第一个反对的却是那些搬梯子的人。这与今天好莱坞对AI技术的抵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新技术可能会颠覆他们的工作方式。他强调,中国的电影人对AI持开放态度,但产业的全面变革仍需时间。
图拉古进一步通过电力产业的发展史来阐述AI作为新生产力的潜力。他提到,在蒸汽机时代,蒸汽机的发明虽然伟大,但初期非常昂贵,因此纺织厂通常会购买大型蒸汽机并围绕它进行生产。随着电动机的发明,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真正的变革发生在1930年,人类发布了分布式生产框架,彻底改变了生产工艺和生产关系。
图拉古认为,电影视听技术正面临类似的百年机遇。他指出,技术发展初期,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他分享了 AI 技术改变传统图形渲染的种种变化,质疑仅仅替换生产技术是否足够,是否应该思考下一个产业的新形态。
他举例用话剧和电影举了例子。在讨论电影如何超越话剧成为新的文娱产业时,图拉古回顾了1905年犹太人承包剧场,免费播放电影并向观众收取茶水费的历史。他提到,当时的美国人热衷于看话剧,而电影最初被视为穷人的娱乐。然而,随着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剧场开始转型,电影则通过标准化和降低票价成为新的社交、低消费、高体验的首选。
图拉古强调,电影和话剧的本质区别在于观影平权,即通过增加信息密度实现观影体验的一致性。他提出,未来电影应该通过增加参与感来实现体验平权,让观众能够自己选择身份、剧情和队友,实现“置身其中,成为其一”的观影体验。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图拉古分享了他对未来电影属性的设想。他认为,未来电影应该具有叙事性、标准化、强社交、低投资、高颦效、低消费和超预期的体验。他提到了自己与张杰教授共同创立的光合声,以及与陈思诚导演的公司共同创立的爱贝思,这些公司正在探索空间叙事和未来电影,旨在不借助任何穿戴式设备的情况下,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叙事所带来的魅力。
图拉古还提到了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起草了中国信通院的中国首个空间计算标准并发布,期望能够探索并创造一个AI时代的产业生态和中国的技术标准。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一变革,共同开启一个美好的时代。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影产业将更加高效、创新,并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图拉古的演讲不仅是对电影产业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大胆设想。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和信心,让人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未来的电影产业将会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