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巴蜀文化视角下乔大壮词的文化意蕴

2024-10-08 09:14:21   来源:今日热点网

乔大壮(1892年1月16日-1948年7月3日),原名曾劬,字大壮、壮殹,以字行,号波外居士,近代词人、书法家、篆刻家,生于北京,祖籍四川华阳县(今双流县)。大壮先生早年丧父,由祖父亲教,延请成都名宿顾印愚为师,使其在经史、古文、小学、书法等方面均筑下坚实的基础。少年颖悟,十四岁能词,见称于近代词学名家朱古微,叹为传人。历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7月3日晚自沉于苏州枫桥下。

作为民国时期巴蜀词坛的杰出代表,乔大壮词作深受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从巴蜀地域文化的视角,探究乔大壮词的审美特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位杰出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还能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对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巴蜀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乔大壮词的审美特质,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其词作的艺术魅力。

地名概念下的“巴蜀”一词主要是指古代的四川省,即今天的四川与重庆两省市。巴蜀地域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乔大壮作为四川华阳(今双流)人,他深深植根于巴蜀文化的土壤之中,这使得他的词作在风格、主题、语言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巴蜀文化对乔大壮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地域色彩浓厚,展现巴蜀山水之美

巴蜀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为乔大壮的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巴蜀地区以其独特的山水之美,成为了乔大壮词作中的重要元素,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情感深度。在乔大壮的词作中,巴蜀的山水之美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他通过对巴蜀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秀美,更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乔大壮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如巴山蜀水、锦城春色等。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巴蜀的山水之美,展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例如,在他的词作《八声甘州·和东坡》中,他写道:“对巫云千尺,吴船万里,终古残晖”通过对巴蜀山水的描绘,乔大壮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将巴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融入词中,使读者在阅读词作时能够感受到巴蜀山水的壮美与亘古。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二、情感真挚深沉,抒发家国情怀之慨

巴蜀地区地势险要,自然环境恶劣,但巴蜀人民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生不息、繁衍昌盛。正是得益于巴蜀地区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刚健有力的巴蜀精神。这种精神品质不仅是巴蜀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巴蜀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而巴蜀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对乔大壮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大壮家学渊源,祖父乔树相官至学部左垂,以名宦文学称于世,曾冒死为戊戌六君子收尸,将谭嗣同遗诗抄出传世,义声动于天地。承祖父仁义,乔大壮为人清廉、为人耿直、重情重义、忧国忧民。从政时,携巨额公款南下,即便自己生活贫苦,仍分文不动,实为廉洁典范;看到国民党当局不顾日军侵略坚持内战,他曾题联相送国民大会堂:费国民血汗已几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中央大学发生解聘教师风潮,乔大壮与校方据理力争,以辞去教职相挟,力图维护多数教师的权益。

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而著称,这种精神内涵也在乔大壮的词作中得到了体现。乔大壮的词作中充满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他善于抒发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慨,将对国家、民族、家乡和个人的情感融入词中,使得词作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他的《菩萨蛮》、《八声甘州和东坡》等词作也是感哀时事所作。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巴蜀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内涵的写照。

八声甘州·和东坡

好江山笑我乱离来,依然末成归。对巫云千尺,吴船万里,终古残晖。二十年前乡梦,人老事全非。除是寥天一,谁悟先机。

客问鱼蚕何处,付鹧鸪唤雨,朝暮霏霏。自东坡仙去,回首赋才稀。不堪看、孤亭风景,信转蓬踪迹与心违。苍茫里,忍神州泪,莫洒征衣。

这首《八声甘州·和东坡》是以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一首和韵词。词开篇即言“好江山笑我乱离来,依然末成归”,展示了词人回到故乡却未能安居的无奈和辛酸;反观回忆中千尺巫山、万里吴船、终古残晖的壮美景象,更让词人对故乡生出深深的眷恋。“二十年前乡梦,人老事全非”采用往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物与人皆非的遗憾与痛惜。无奈,道一声“除是寥天一,谁悟先机”。

在战事的摧残下,不仅江河之景不再,人民亦无法安居。鱼蚕无去处,鹧鸪雨中唤,连绵阴雨恰似巴蜀人民的心情,萧索又凄凉。一句“苍茫里,忍神州泪,莫洒征衣”更是道不尽的沧桑之感与悲痛之泪。山河巨变、故乡萧索,人世尽哀。

全词通过描绘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乱离时代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三、文化底蕴深厚:力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也在乔大壮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巴蜀文学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同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从古老的神话传说,例如女娲拯救天地、大禹征服洪水,到富有传奇色彩的望帝化为杜鹃、巫山神女的历史故事,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都为巴蜀地区塑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文化氛围,彰显出深厚的历史底蕴。

乔大壮作为一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词人,其词作中常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历史典故。其中,不乏巴蜀历史典故。他通过深入研究巴蜀历史,将这些历史元素融入词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和热爱。

鹧鸪天

过雨尘清汗血骄。旧闻歌处近南谯。春来杜宇还乡梦,水际吴王送女潮。 花有信,燕无巢。薄寒浓暖夜连朝。危弦欲断攀鞍去,祖帐经年酒未销。

例如,在他的词作《鹧鸪天》中,他写道:“春来杜宇还乡梦,水际吴王送女潮。”“杜宇”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乔大壮在这句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巴蜀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乔大壮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也使得他的词作具有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情感魅力。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和诠释,乔大壮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体现了巴蜀人民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文化底蕴。

巴蜀文化对乔大壮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蜀文化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精神内涵都在乔大壮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使得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巴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鲁东大学 常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