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姜亮摄
今天的福州长乐,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优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吴航大地,“读书长乐”特色品牌不断擦亮,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冰心文学馆、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梅花古城、博物馆、下沙海滨度假村等地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三馆三中心”进入收尾阶段并完成首批招商,预计今年底试运营开放;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百姓送上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
多元化的文化阵地,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福州长乐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以文惠民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完善文商体旅基础设施,健全高品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覆盖面和适用性。
长乐区图书馆
福州市长乐区图书馆连续四届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25家农家书屋,121个图书分馆,41个图书流通点,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一座城市的文化阵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清单”,映射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
长山湖公园 姜亮 摄
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智慧体育公园等先后建成,人民会堂广场、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南山公园、郑和公园、长山湖公园、体育中心、首占营前新区体育中心、冰心文学馆、博物馆、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场馆广布城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遍地开花,农家书屋、图书角、智能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力度、广度不断扩大,在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感受文化之美,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冰心文学馆
如今,福州市长乐区已基本建成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持续补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历史建筑、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登记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革命遗址、红色文化设施、文化长廊、文化墙等,福州长乐目前初步形成“城区15分钟、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和“一刻钟幸福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新期待。
以文化人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群众
9月4日,“冰心一片 傲骨梅花”——丹青古城·墨韵梅花美术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展;8月30日,“梅馨自远 文韵绵长”——刘美寿艺术作品展于区博物馆启幕。作为“长乐大舞台,大家‘艺’起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一,优秀文艺成果的展示,充分呈现了福州长乐独特的历史风貌、乡村振兴、人文底蕴以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彰显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
重建后的东溪精舍 陈强 摄
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所在。
为了丰富文化供给,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福州市长乐区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创新“差异化”文化品牌,梅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吴航东溪精舍、猴屿党侨同心馆、鹤上陈振龙纪念馆以及家风家训馆等场馆串珠成链,打造了文化底蕴深厚、景观形态丰富、服务品质一流的福州长乐文化产业“新名片”。
梅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
同时,福州市长乐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常态长效进村(社区)开展“长乐大舞台,大家‘艺’起来”“百姓舞台梦想秀”“文化走亲擂台秀”“文化进万家”“书香吴航”“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千年古邑 一生长乐”——纪念长乐建县1400年寿山石文化艺术精品展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开展纪念长乐建县1400年系列活动,举办篆刻展、寿山石展、书法、摄影、美术展等系列展览,编撰出版《文脉长乐》《海丝拾古》《长安久乐》《长乐古桥梁》《长乐古民居》《长乐古石刻》《长乐历史概说》等文化丛书,创编闽剧《私情公案》《金薯传奇》《杏林始祖》和《长乐状元》系列闽剧小戏,创作《一生长乐》《长安久乐》《福“见”长乐》等原创歌曲,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共享优秀艺术成果,让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在乡村常年“开花结果”。
以文润城
擦亮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品牌
2020年1月21日,福州市长乐区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特色美食、文创产品集中展示,再现“人如云集,竟成大市”的昔日辉煌气氛。“很高兴看见和平街慢慢恢复风采,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份乡愁。”前来游玩的陈女士感慨道,和平街不仅是福州长乐历史文脉的赓续,也是许多人儿时的回忆。
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 池远 摄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神圣使命。
近年来,福州市长乐区坚持落实《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不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整合海丝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资源,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重价值,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标识体系,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同时,福州市长乐区持续聚焦文物保护、定级、修缮、利用,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评定,加大非遗人才保护和培育力度,完善非遗展示设施建设,并巩固、打响、擦亮“闽剧之乡”“三溪夜赛龙舟”“武术之乡”三块非遗金字招牌。
南阳陈氏宗祠
截至目前,福州市长乐区现有130处历史建筑、317处(329点)各级文保单位(文物登记点)、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0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名各级非遗传承人、9个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5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及1个非遗展示馆。
东关太平桥 姜亮 摄
在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方面,福州市长乐区积极参加省市非遗展演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进古街古厝、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在旅游线路设计与建设乡村游客服务中心中注入非遗文化,完善优化乡味长乐、技艺长乐两条非遗旅游线路;打造鱼丸品牌IP“美猴丸”,开设2家“美猴丸”品牌授权店;将非遗特色产品引入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消费者口碑,推广非遗品牌形象……
当下,行走在吴航大地,徜徉于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相互融合,“新”与“旧”混搭碰撞,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迸发。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区,福州市长乐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敢想、敢闯、敢试、敢冒”的奋斗姿态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