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探访嘉庚先生滇行足迹,追忆南侨机工赤子功勋,赓续爱国报国民族精神

2024-09-16 10:18:24   来源: 中华网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追寻嘉庚足迹,体悟嘉庚精神,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26日至7月29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第14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组建“重走嘉庚路 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跨越2600多公里,远赴云南,探访嘉庚先生滇行足迹,追忆南侨机工赤子功勋,赓续爱国报国民族精神

致敬民族忠魂,铭记历史,珍惜和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与南侨机工张智源后裔、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云鹏等一起,先来到昆明西山公园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祭扫。队员们逐一鞠躬致敬,献上新鲜的花朵,集体朗读《嘉庚颂选段——千里生命线》,认真聆听南侨机工后裔第四代徐梓桐朗诵《民族英雄墓前》(南侨机工光祥致牺牲战友的悼词),用特别的方式缅怀这群“可赞美的民族英雄的魂灵”。随后实践队采访了张云鹏,透过张云鹏的讲述,南侨机工响应祖国召唤、告别南洋,与滇缅公路生死与共的画面浮现在队员们的眼前,他们的壮烈事迹,更在队员们心中种下了铭记历史、珍惜和的种子。

(实践队员在纪念碑前献花)

走进侨光小学,探寻渊源,千里情牵

7月27日,实践队来到有陈嘉庚先生倡办,侯西反、白清泉等爱国侨领创办的昆明市西山区侨光小学。在该校党委书记段红燕的讲述下,队员们了解到在出资支持抗战的同时,嘉庚先生时刻挂怀南侨机工子女的教育事业,即使是在战火频仍的交战区,他依然办起了学校,解除南侨机工们的后顾之忧。通过校史馆互动式的讲解与沉浸式的场景,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侨光小学特殊的建校历史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与陈嘉庚、南侨机工的历史渊源,并深切感受到南侨机工精神已深深植根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之处。在校园内陈嘉庚先生铜像前,队员们郑重“三鞠躬”,致敬陈嘉庚无私崇高的家国情怀和心怀教育的大义之举。校团委书记助理、实践队指导老师杨鹏还与段红燕签署共建协议,将侨光小学设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之一。

(实践队前往侨光小学交流学)

重走滇缅公路,一路缅怀,一路感动

7月28日,怀着对南侨机工、对滇西抗战所有参与者的敬意,实践师生在张云鹏的带领下,重走了一段滇缅公路,亲身感受了一堂难忘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队从云南保山出发到瑞丽婉町,途经707路碑、弹石路、望江崖、惠通桥、松山、芒市等地。沿路上,队员们认真聆听张云鹏讲述滇缅公路、南侨机工、滇西抗战的悲壮历史,感受一路风景、一路缅怀、一路感动。行走在弹石路上,队员们步履沉重,当时滇西成年男大多上了抗日前线,老人、妇女甚至小孩成为修筑滇缅公路的主力。张云鹏说,滇缅公路是20万滇西各族人民一起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肩挑锄刨、劈山开路、过水架桥,用手、用鲜血、用生命在滇西的崇山峻岭中日夜奋战,抠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铁血公路;它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写照。实践队员张雪晴回想起之前在纪念馆看到的老照片:一位缠着小脚裹着头巾的滇西女人,她背上背着一个婴儿,坐在滇缅公路的工地上用铁锤在敲打着石头,感慨道,“她们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一条喋血滇缅路,留下一段荡气回肠史”。

(实践队在惠通桥前合影留念)

(实践队重走滇缅公路)

远赴边陲婉町,忆华之魂,敬侨之光

7月29日清晨,实践队顺利达到云南省瑞丽市婉町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向陈嘉庚像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鞠躬、献花,并参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机工门修车用的扳手、机工们驾驶过的大卡车、日军轰炸滇缅公路时留下来的残破炮弹……一件件珍贵的展物,向队员们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实践队师生还与83岁的南侨机工英烈遗孤、传奇守碑人叶晓东深入交流。叶晓东每天都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纪念碑管委会上班,他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擦净碑上的每一寸灰尘,并在刻着机工们姓名的长廊上长时间漫步。每个实践队师生切身感受、认真擦拭了一遍南侨机工英名录,表达对南侨机工和叶老的敬意。队员郑同学表示,“这次云南之行,让我对这段尘封的历史深深的感动了。当年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南侨机工们心系祖国安危,放弃优越生活,以一公里一条生命的代价保障了抗战‘输血管’的畅通,这段历史值得铭记,这群英雄值得怀念”。

撰稿:蔡柠璐 张雪晴 杨喻婷 徐熠 蔡耀霆

摄影:张秋涵 徐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