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独特机制,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2024年9月3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乡村经济建设成果考察实践队走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与当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以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了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创新路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乡互动共繁荣
在杜堂村,经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实践队成员们了解了杜堂村的发展历程,考察了因地制宜的独特“杜堂模式”: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引导市民下乡、企业兴乡、能人回乡,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实现城乡要素连接互动,带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一整套运作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产业为组带,以市场主体为支撑,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实现农村繁荣兴旺,农民富裕富足。
在党建引领下,杜堂村老旧“破房”变新房;民房变民宿,发展第三产业,“死”资产变成“活”资产,不动产变成“摇钱树”;农民变股东,灵活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村规民约,富足精神文明。“廊外青山花鸟林,流水玉带绕村庭;白墙灰瓦绿相拥,村景交融乡愁情”:现在的杜堂村已成为农村人的梦想家园,城市人的向往之地。
文化瑰宝承载历史,非遗传承助力振兴
随后,实践队抵达木兰文化博物馆,馆内展品琳琅满目,品类丰富,这些展品不仅涵盖传统手工艺品,如木兰故事为题材的雕刻、刺绣作品,还包括与木兰传说紧密相连的民俗服饰、民间乐器等。
在与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木兰传说”作为当地非遗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蕴含深刻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观念,由此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留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够激发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木兰古韵点亮夜色,非遗传承振兴乡村
接着,实践队来到当地的木兰不夜城,木兰不夜城是在“杜堂模式”下,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38亿元,依托葛家湾原村落,整体打造而成,整座不夜城突出木兰文化主线,布局两市(东市里、西市里)、十二太平巷114处商铺,15组行为艺术舞台打造集演绎、美食、娱乐、科技、文化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木兰文化场景集结地,已然成为武汉市郊最具特色的乡村夜经济、夜生活圣地。
在对木兰不夜城的走访中,实践队发现,木兰文化已经与当地商业活动紧密结合。许多店铺都融入了木兰元素,从店铺名字以及特色商品出发,打造地区非遗文化微景观,如“木兰烧烤”“校场比武”等。这些特色店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购物,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同时,木兰不夜城管理方积极应用大数据与互联网赋能景区管理与发展,重视游客意见,开通线上抖音渠道,听取游客反馈,统一集中分类,集中处理,加强管理,提升服务;通过精准的商业流量投放和热点事件营销成功带来了庞大的自然流量入口,景区也注重游客参与裂变传播,通过抖音挑战赛、话题营销、线下红包墙等方式,让来到木兰不夜城的游客也参与景区的宣传。
本次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调研实践队深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的调研活动,是一次对乡村振兴独特机制的深入探索,也是一次对非遗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详实考察。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队员们见证了杜堂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吴奇 唐嘉鑫 舒萌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