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8月12日—14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青春护黄·筑梦同行”实践团来到甘肃兰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8月12日,队员们来到地处兰州西固区黄河北岸的河口古镇进行“青春护黄,筑梦同行”的宣讲活动,河口古镇沿着黄河而建,保留了大量的秦汉文化和唐宋文化遗迹,其建筑风格主要为明清风格,展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河口古镇处于黄河的关键节点上,成为了黄河上游与下游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是古代黄河上游著名的四大渡口之一。本次宣讲的主要内容为:黄河治理及其意义,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通过本次宣讲活动,增强村民对河口古镇的保护意识,丰富村民对黄河状况的了解。队员们与文化站站长张伟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纱灯传承人张振祥的交流中,也对河口古镇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为队员们与文化站站长张伟进行交流(供图:陈双双)
实践团成员在河口古镇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了对黄河保护以及黄河环境问题的采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践团成员们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青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高举党的旗帜,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和河口古镇村民合影(供图:周奕言)
8月13日,队员们来到小西湖景区,小西湖作为兰州市内的一处重要景点,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了兰州黄河发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队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过往的市民和游客发放了宣传资料,普及黄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他们耐心讲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好这条生命之河。队员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群体进行了采访: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大部分人都对黄河有基本的了解,但仍有少数人缺乏相关知识,队员们明白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仍需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图为团队成员对游客进行采访(供图:周先俐)
黄河雕塑长廊的保护与发展,是兰州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生态寓意,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永远流淌在青山绿水之间,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黄河边,实践团向游客发放宣传单,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继续弘扬黄河文化,增强游客保护意识。
8月14日,队员们到达五泉山公园,开展了“青春护黄、筑梦同行”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激发公众对黄河生态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在五泉山山脚,那座高达26米的霍去病骑马出征雕像,气宇轩昂,仿佛穿越时空,向世人诉说着古代英雄驱除匈奴、保卫家园的英勇事迹,而在这雕像的见证下,一系列关于黄河生态保护的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五泉山被誉为“兰州之母山、黄河之父山”,通过五泉山公园文物保护科王科长对五泉山公园历史背景、人文风情和水文生态的讲解,队员对五泉山更加了解和喜爱。王科长表示,以后会继续听从党的号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五泉山发展的更好、更长远。
五泉山公园文物保护科王科长(右四)向队员们介绍五泉山相关知识(供图:钟铃芝)
8月14日,实践团来到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展览活动以及加强学术研究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措施,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黄河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甘肃省博物馆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如黄河文化主题的书籍、画册、纪念品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还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黄河文化。通过将黄河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推动创业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图为队员在黄河母亲雕塑开展实践活动合影(供图:陈双双)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与期盼,还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成员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供稿;钟铃芝 陈宗芬 供图:陈双双 周奕言 周先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