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

多措并举,把稳乡村振兴“方向盘”——“炬芯领航”实践团深入王稳庄镇

2024-08-18 22:22:35   来源:今日热点网

青春筑梦进乡村,挺膺担当促振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炬芯领航”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西青区王稳庄镇盛祥园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携手盛祥园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用青春书写乡村实践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一、多措并举谋发展,擎画振兴新篇章

王稳庄镇坐落于西青区东南部,被誉为天津“菜篮子”、“米袋子”、“鱼篓子”,是集林、田、水、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炬芯领航”实践团深入王稳庄镇盛祥园社区,践行惠民宗旨,为王稳庄镇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坚定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理想。实践团成员走访了西青区王稳庄镇生态绿色廊道,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开展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真实感受与期待,了解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参与田间作业,从居民视角感受乡土文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绝不能为了一时一地的发展而付出环境的代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与门前屋后环境治理,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在盛祥园社区,实践团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竞答活动,增强了当地居民节能环保的意识,促进了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二、一穿一绕蕴风骨,匠心独运是非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乡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手艺也多数来源于这片沃土。非遗柳编,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炬芯领航”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柳编文化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传承柳编感受非遗文明”社会实践的征途,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柳编的独特魅力。柳编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无穷智慧。从选材、浸泡、编织到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匠人精心操作。柳条在传承人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过巧妙的编织,化作一件件实用与美观并存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无论是簸箕、篮子,还是精美的装饰品,都展现出柳编技艺的独特魅力。非遗柳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弘扬。实践团成员在刘恒臣老先生的引领下,进行柳编的制作。通过实践,实践成员感受到了柳编制作的不易,想要编出模样来,手既要巧,还要有劲,一拉一扯,一松一紧,一穿一绕,每一步都是手上的功夫。通过这次的实践与交流,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三、乘百舸争流之势,续中华民族之魂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了做好庆祝建党103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激发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热情,实践团于盛祥园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红歌大合唱实践活动、献礼建党百年制作手工党旗活动、月亮红星船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们引领小学生观看红色视频,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开创丰功伟业;成员们与孩子们紧紧相连,共同唱响了《歌唱祖国》,用歌声编织了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对祖国的无限敬仰和美好祝愿,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党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实践团成员张永春用小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党的百年历史娓娓道来。通过讲述党的成立背景、重要历史事件等等,让小朋友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团成员“身”入基层,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写实乡村日志,在寻访非遗传承中厚植文化本色,绘就“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画卷,在“革故鼎新,刮摩淬励”中为乡村振兴增量。

他们通过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借实于整饬自我,以笃行丰盈青春,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