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头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梁永生书法艺术探索

2025-02-18 13:41:18   来源:今日热点网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内涵,是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其中,雨水节气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意义。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紧跟立春的步伐,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这段记载,深刻地阐述了雨水节气的由来。在古人看来,天地间的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立春之后,万物复苏,而水则是滋养万物的关键。当东风吹起,冰雪消融,化作丝丝细雨,滋润着大地,这便是雨水节气的意义所在。

雨水节气的物候特点十分鲜明,古人将其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在这个节气里,水獭开始捕鱼,它们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像是在举行一场祭祀仪式,这便是“獭祭鱼”。

五天之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的归来,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再过五天,在春雨的滋润下,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雨水节气里大自然的变化,从动物到植物,都在这个节气里感受到了春天的召唤,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逐渐回升,降水开始增多。对于农事活动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以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要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同时,农民们还要抓紧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播准备工作,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雨水节气里,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农民们的希望,滋润着大地,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在民俗文化方面,雨水节气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川西地区,有“拉保保”的习俗。父母为了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会在雨水节这天为孩子寻找干爹。他们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带着孩子在人群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文化,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找到干爹,双方会举行简单的仪式,拉保保就算成功了。

此外,还有“回娘家”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在雨水节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母亲会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祈求来年得子。这些习俗,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人情味,让雨水节气变得更加温暖。

在古时,雨水节气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及时和温柔,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滋润着万物,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描绘了早春时节,细雨如酥,滋润着大地,小草刚刚发芽,若有若无,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雨水节气的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雨水节气,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农民们的希望,是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篇章。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春天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在这个雨水节气里,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春雨的滋润,聆听万物生长的声音,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1949 年,梁永生少将在河北安国这片翰墨飘香的燕赵之地诞生。这里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不仅铸就了他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更孕育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与艺术气质。作为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原院长,他在军事教育领域纵横捭阖,培养出无数优秀军事人才;同时,在文化传承方面,他也展现出非凡的热情与执着,在铁血军旅与艺术雅境中,书写着刚柔并济的精彩人生。

古人云:“书者,心画也。” 梁永生将军自幼便投身书法世界,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他的书法博采众长,既继承了 “二王” 体系的清雅俊逸,又融入了北碑的雄浑大气。在他的行草长卷中,笔锋的每一次提按转折,都能看到黄庭坚《松风阁》的豪迈奔放;墨色的浓淡枯润之间,又暗藏着怀素《自叙帖》的潇洒不羁。尤为难得的是,将军深刻领悟了 “无意于佳乃佳” 的书法真谛,以半生戎马的豪迈气概融入笔墨之中,使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 “笔挟风云气,墨含金石声” 的书法风格。

将军曾说:“砚台是文人的沙盘,宣纸乃墨客的疆场。” 这种智慧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的理念,让他的作品兼具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与宁静致远的深邃意境。如今,他的书法真迹被军事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众多重要机构收藏,成为当代军人文化修养的有力见证。

撰稿: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王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