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高人自重,不比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协会双拥共建专业委员会运营中心副主任兼双拥车队一大队队长,亦是车队创始人之一的退役军人陶航即是如此。
陶航,一个普通的名字,身后却有着一个名门望族的显赫家世......
陶航,一个平凡的退役军人,背后却行着不忘初心的大爱之举......
图为:(陶航当兵时期照片)
陶航1969年1月出生于上海,父亲陶为澧是60年代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材生,也曾是二汽的建设功臣。而其祖父陶冷月则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家世显赫,陶氏祖上多耆宿,倶为当时名士,其家族亦为江苏吴县周庄四大名门望族之一。
图为:国画大师陶冷月
陶冷月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绘画才能,他早在20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独创“新中国画”,尤以月景图为其特色,以传统风神和现代感统一的冷月画风,得到了蔡元培、黄宾虹等文化界、艺术界人士高度评价,蔡元培曾盛赞其为“新中国画”的创始者,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生活中,他与蔡元培、徐悲鸿私交甚笃,蔡元培曾为其画集作序。
陶冷月的画作在二三十年代就已颇具盛名,当时“惟定价綦昂,动辄千金......”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价值扶摇直上,走俏于艺术品市场,屡创拍卖佳绩。作于1948年的《桃源月夜》在1997年的中国嘉德广州夏季拍卖会上,以高出估价7倍的33万元拍出,“其价甚至超过同场拍卖的徐悲鸿、高奇峰等人的拍品,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图为:陶冷月的作品《桃源月夜》
陶冷月性情耿介,不从流俗。抗战时期,他虽未像军人一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但他却以画笔为刀剑,坚守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他拒绝与日伪合作,坚决不参加日寇和汪伪主办的“大东亚艺术展览会”和“中日文化协会”,不向侵略者低头献媚,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操与民族大义。
图为: 陶冷月的作品
图为:陶冷月的作品
生于这样的家族,陶航自幼便沐浴在艺术与品德的双重熏陶之下。陶冷月先生的画作所传达出的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潜移默化浸润着陶航幼小的心灵。他在祖父的艺术世界里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从祖父为人处世的风范中汲取了正直、善良与奉献的品质。这种家族传承,宛如一颗深埋心底的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为他日后的人生旅程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石。
1986年12月,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与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陶航踏入了绿色的军营,开启了一段锤炼意志、铸就忠诚的征程。在部队3年多时间,陶航年年被评为先进,多次受到嘉奖。他不仅在军事技能上精益求精,更以一颗热忱的心,为驻地老乡做了很多好事。他帮助老乡修缮房屋,在农忙时节抢收庄稼,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用品与温暖关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情谊,在驻地百姓中成就了一段佳话。
1990年3月,他光荣退役,但他却没有让自己的生活轨迹趋于平凡,而是以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与使命,投身到了公益事业的广阔天地。他就像一颗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落却在大地上生根发芽,用爱心与行动播撒着希望与温暖。
2020年春节到2022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我们生活的城市被阴霾笼罩,人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陶航不顾被感染的风险,毅然挺身而出,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组织车队成员,日夜奔波在抗疫一线。运送医疗物资的车辆上,有他忙碌的身影;为社区居民配送生活必需品的队伍里,有他坚定的步伐。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情重灾区,将一份份希望与温暖送到人们手中。
一天,他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求助,辖区内有一尿毒症患者亟需透析,他二话没说驱车赶往患者家中。患者家住四楼没有电梯,他只能背着患者上下楼,不一会儿就气短腿抖,但他毫无怨言。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让军魂闪耀出了最为耀眼的光芒,他诠释了退役军人在国家危难时刻,展现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成为了抗击疫情的“最美志愿者”。
右二陶航
2023年,榆树遭遇洪水肆虐,陶航心急如焚,迅速行动起来。他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企业与个人,筹集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组织物资捐助活动。他又凭借自己在公益领域的影响力,积极联系志愿者并带领自己的双拥车队,迅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赈灾队伍。在洪水泛滥的灾区一辆辆满载着爱心的车辆,在他的带领下,艰难地穿梭在泥泞的道路上,驶向受灾地区。
右一陶航
在日常的公益活动中,陶航始终坚守在为困难群众服务的第一线。他带领双拥车队,定期深入贫困社区和乡村,为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送去生活的希望。他还定期组织慰问老兵活动,走进老兵们的家中,为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和精神慰藉。他深知,这些老兵是国家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值得全社会铭记与尊重。
抚松县大碱场村,是东北抗联第二军兵工厂保卫战发生地,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精神的土地,是陶航心中的圣地。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前往大碱场村祭拜抗联英雄。那片曾经洒满抗联战士热血的土地,在他心中有着无比神圣的地位。每一次来到这里,他都会怀着崇敬之情,献上鲜花,默哀致敬。他静静地伫立在纪念碑旁,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当年抗联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听到了他们为了捍卫民族尊严驱逐外敌而发出的震天怒吼。
右三陶航
他深知,正是这些英雄们大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因此,他将传承红色基因视为己任,积极组织老兵走进学校,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校园里,老兵们身着军装,佩戴着荣誉勋章,用质朴而深情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着英雄的故事。
陶航的公益之路与大爱之举,犹如一首激昂的赞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他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与深沉热爱。他的家族传承,如同乐章中的主旋律,赋予了他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底蕴。他将祖父国画大师陶冷月的艺术情怀与退役军人的坚韧担当完美融合,以祖父的艺术情怀为底色,以军人的钢铁意志为画笔,在人生的历程中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他的每一次善举,每一次付出,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然渺小,但汇聚在一起,却足以照亮整个夜空,温暖整个世界。他的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也不会因为退役而终结,而是会在新的战场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与升华!
军协传媒
撰稿:徐秀荣 编辑:军墨 审核:郭树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