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矜践学入农乡 学研融合绣锦章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青衿溯乡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要

2025-07-19 09:16:01   来源:财讯网

为响应国家及学校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积极争取在社会基层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气象两个专业的9名同学在熊小丽老师的指导下,以“青衿溯乡实践队”之名于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前往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永丰村,围绕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核心方略,在该村通过入户宣讲、参访调研、主题访谈等形式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在火热的七月把青年学子的斑斓梦想一点一滴地描绘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上。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合团聚力赴永丰,文化开篇提乡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灵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振兴才会稳定发展。鉴于在前期的对接沟通中了解到永丰村老龄群体规模较大,老龄群体对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不强,尤其对所谓理财、养老、保健品等骗局的甄别和防范意识特别薄弱,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易被虚假投资软件、陌生链接诱导,且该村不乏被诈骗实例,因此,实践队员据此情况部署开展了反诈宣传工作,7月11日,9名队员充分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入户拜访的方式对老龄群体进行一对一地宣讲,并累计发放反诈手册30余份,向当地居民普及了10种常见的诈骗手法及应对理念、方法和技能,并特别提醒老龄群体务必要多向家人、邻居或村委会等求证各种信息的真伪。队员们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老龄群体拒诈防骗等安全意识,保障其财产安全及家庭和睦,促进该村老年友好社区的深入发展,更在推动该村的安全治理和乡风文明发展方面贡献了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队入户开展反诈宣传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进行反诈宣传

参访体验筑情怀,调查研判长才干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7月12日,实践队本着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前往永丰村特色产业项目之一的优百惠种植基地进行产业调研。该产业园占地100亩,共计70多个现代化大棚。主导产业以草莓种植为核心,年种植品种达11种,包括巧克力草莓、奶油草莓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该园区兼顾四季轮作。实践队调研期间正值夏季草莓“封棚”休耕期,因而队员有幸参访了园区“无缝轮作”的当季香瓜、西瓜等时令果蔬,并积极参与到豇豆,李子以及西瓜等果蔬的助农采摘实践体验中。而后,实践队围绕园区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生产技术、经营模式、效益保障、后续发展规划及需求等向部分业主及工人代表开展问卷调研,累计发放调研问卷15份,实际回收12份有效问卷。全体实践队员基于基线调查数据、沉浸式实践体悟、发展需求反馈的交叉验证与系统分析,形成了综合性调研结论:该产业园四季轮作土地利用率高,且使用现代技术生产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同时,该项目的产业链韧性还有待增强,采后冷链分拣与品牌化营销能力不足正在制约其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建议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土壤健康保育,构建“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主体联动”的多维立体发展生态。

图为实践队组织收集调查问卷

图为实践队参与园区果蔬采摘生产实践

访谈研讨寻经验 共话振兴谱新章

7月13,为进一步了解研探永丰村在乡村治理、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维度的发展现状、经验和规划,实践队前往永丰村梨秀小院与基层党员带头人邹老师开展面对面的主题访谈。梨秀小院位于永丰村周家梨园景区内,是该村“未来田园”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核心林盘商业院落,定位为客家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综合体,集文化书院、特色餐饮、精品民宿、文创市集、研学教育于一体,是永丰村富裕宜居、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实践队员与该产业项目负责人邹老师开展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创业初心,产业升级以及带动村民致富等问题进行分享和研讨,邹老师侧重介绍了近年来在打造爆款产品,提升土地利用率以及增强知名度吸引游客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其中重点分享了“共享农场”这一新型土地利用方式。“共享农场”这种创新型生产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吃上新鲜无危害农产品的愿景,消费者通过认领土地进行线上管理,而园区主要进行实时生产和过程反馈,全程保证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权和生产过程知情权,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系列新型就业岗位又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途径。在交流中,针对当地文华书院、文创市集等项目的宣传推广层面,实践队成员结合青年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知识,就如何提升村民参与度、引入数字化传播手段开发文创产品、结合现代化技术提升数字化宣传效果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访谈,这些当前祖国乡村建设的思路、模式及经验给予青年学子极大的触动,促使他们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群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热情和信心,增强了他们将来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与基层党员开展致富访谈

座谈总结凝成果,全面探析导来者

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7月13日晚,队员们召开第三次小组座谈会议,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成果方面:实践队从乡村治理与乡风建设角度精准聚焦该村老龄群体的安全和谐发展等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知识宣讲、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推进种植基地轮作模式的调研分析、从探索乡村富裕宜居等维度研探该村客家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综合体项目优化发展的思维碰撞,特别是队员们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应用气象角度提出果蔬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建议、智慧种植监测体系建设、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化轮作方案,从经济贸易角度探索打造客家文化 IP 与文创矩阵、升级‘共享农场’数字化运营模式等等,这些实践内容都充分展现了本次活动学研融合、增长才敢和贡献社会的积极价值。同时,通过本次活动的走访、调研、分析,实践队还为永丰村后续的和美与振兴找到了一些发力的突破口:如,强化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来助推产业兴旺,进一步平衡特色项目生产与多维循环消费来助力生态宜居,注重客家文化与本土文化互融来提升独具特色的文明乡风,完善党群关系和社会协同来优化治理实效,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营销增收渠道保障村民的富裕生活。

图为实践队员召开总结会议

青矜溯乡实践队怀揣青年学子赴基层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初心,在入户拜访和科普宣讲中传播安全发展理念与文明乡风;于基地参访调研和实践体验中厚植基层情节与乡土情怀;在专题访谈和主题研讨中进一步筑牢队员振兴乡村和服务家国发展的时代责任。他们的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广袤土地,为乡村发展带来青春的活力;他们的调研,挖掘着乡村建设的无限潜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创新的思路;他们的体验,凝聚着乡村生活的真实感悟,为文化传承注入时代的力量。

供稿人:张家宝

图:杨敏 何瑞榆

审核:熊小丽